先说我对肖铁林的看法。
他绝对不是抗联,而是彻头彻尾的生存主义者。只要能活着,好好地活着,他可以兜售自己的良知。
肖铁林是《归队》中最亮眼的角色之一,因为他的能力确实担得起他的发迹,比如肖铁林有极好的语言天赋。
他不仅能说日语,而且擅长用高语境语言交流。
它来自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意思是传递意义的不是话语本身,而是话语语境。
举个例子,第28集,有个叫早季的鬼子让庆田“好好负责肖铁林的安全,一旦有闪失,就以军法处置。”
字面意思是庆田要保护肖铁林,他出事,你受罚。而真正的意思是,庆田要看好肖铁林,不能让他逃跑。
肖铁林能听懂这种高语境交流,明白庆田已经成为早季的眼线。因此,当早季说话时,肖铁林瞥了庆田一眼。
“你小子,这么快就抱大腿了!”
肖铁林不仅能听得懂高语境交流,而且擅长利用高语境交流。
比如,肖铁林把走私业务卖给邵老板后,在邵老板面前强调仓库的地点是“下也河”。
汤德远也是个聪明人,立刻明白肖铁林的弦外之音,在暗示他把鸦片烧掉。
避免更多的鸦片进入中国,肖铁林明显要洗白自己。
在第32集结尾,汤德远指出,肖铁林知道日本人的秘密。所以,鬼子肯定要杀肖铁林。
汤德远能明白的,肖铁林也明白。
肖铁林有相当丰富的信息网络,他知道小日子气数已尽,依旧毫不犹豫给小日子捐赠一架飞机,这只是肖铁林用来保命的缓兵之计。
另一方面,肖铁林明白局长马上就要到期,借机再敲诈一下邵老板,给自己捞养老金。
肖铁林给自己的剧本是,借助汤德远的人脉,向抗联提供大秃子岭的信息,换一个活命的机会。
我在写第24集的剧评时就分析过麻将局的真正目的,肖铁林暗示汤德远,小日本气数已尽。
为此,肖铁林说了两段话。
”报纸上天天说,皇军消灭了美军,关里的广播却说,美国人战胜了日本人,不知哪真哪假?”
“美国人是否胜利不清楚,但苏联人经常打胜仗是真的,往后日子不好过了。”
值得一提的是,肖铁林说这两段话的前文是,邵老板说“抗联早已绝户,我看日本人在东北算是彻底坐住了。”
肖铁林的这两段话,就是在暗中反驳邵老板的观点,他在告诉汤德远,你这个老抗联,可以归队了。
看到一个观点,指出肖铁林是间谍,真实身份是抗联。
这就有些胡扯了。
但凡肖铁林是抗联,他就不会让徐老四折磨汤德远。长达一年的牢狱之苦,严重挫伤汤德远的抗联热情。
肖铁林让汤德远吃苦头,根本原因是他听从郭团长的建议,来个风险对冲。
第十六集,郭团长告诉肖铁林:这年头找个靠得住又知根知底的人,没准以后就需要人了,你不能一辈子都当光杆司令吧。
听完这句话,肖铁林连忙给徐老四打电话,“教训汤德远,但不要往死里整”。
肖铁林真是个权衡利弊的高手。
一旦汤德远的抗联身份对他有害无利,他会连忙撇清关系。
后来,肖铁林通过广播,得知小日子快不行的消息,他又急忙给汤德远送情报,并且不断给汤德远暗示,捡起抗联身份。
有风险就躲,有利益就冲,这才是肖铁林的投机派本色。
那么,问题来了,像肖铁林这种审时度势的投机派,是聪明反被聪明误,恶人有恶报,还是他如愿洗白,投机成功?
如果是前者,则说明《归队》并没有免俗,给观众一个恶人有恶报的道德故事,满足主流观众对天道轮回的叙事期待。
如果是后者,《归队》的艺术价值就会高太多。这说明它敢于呈现一个更残酷,也更真实的历史真相,在新旧世界交换的缝隙中,卑鄙不仅仅是卑鄙者的通行证,也会成为他们的救生艇。
这样处理,并非是赞扬卑鄙,而是用现实主义笔法,来呈现历史洪流中复杂的人生。
我很期待《归队》的结局。
下一篇:声绘百合致经典“侧耳”聆听烽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