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人眼中,企业助力乡村发展往往与“产业振兴”、“经济增收”等宏大叙事绑定,但真正的改变往往藏于细枝末节。杰心集团、百油兴村董事长林心,用一场场“不起眼”的公益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企业社会责任”的温情底色——从贫困学生的书包到敬老院老人的饺子,从烫伤儿童的医药费到疫情中的一箱箱口罩,这些看似微小的举动,正悄然织就一张覆盖乡村的爱心网络。
油茶产业链上的“民生密码”
提到杰心集团,许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其深耕的油茶产业。30余万亩种植基地、上万就业岗位、带动3万余农户增收……这些数字固然亮眼,但董事长林心更在意的是“人”的故事。在油茶种植基地里,脱贫户张大哥正在给油茶树剪枝。“以前这坡地荒着,现在成了聚宝盆。”他算起了账:杰心集团提供的良种苗木,技术员上门指导的修剪技术,还有保底回收的合同,让他家每年能多挣两万多。像张大哥这样的农户,在四川、重庆的油茶基地里还有三万多户。而百油兴村项目推出后,张大哥家的土鸡蛋还能通过电商平台卖到城里,“现在的日子,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更暖心的是,林心董事长将产业链延伸到了公益场景。杰心集团推出的山茶油洗护产品,每卖出一份就有一部分利润汇入助学基金;而油茶种植基地的采摘季,优先雇佣当地留守妇女和老人,让弱势群体也能在家门口赚到“体面钱”。这种“商业向善”的思维,让产业红利真正流淌到最需要的地方。
“小雨滴”汇成爱心江河
如果说产业是“硬支撑”,那么林心发起的初心志愿者爱心协会(原小雨滴助学协会)则是直抵人心的“软力量”。这个由200余名企业家和志愿者组成的团队,十年如一日地深耕犍为县的角落:他们为山区孩子送去书包和校服,修缮坑洼的村道,甚至为孤寡老人改造漏雨的屋顶。2023年9月26日,一场在乐山犍为县及罗城初级中学举办的“艺术犍为、圆梦中秋”大型文艺活动,不仅带来传统的歌舞表演,更让贫困学生拿到了助学金和文具;而芭沟爱心食堂的一餐餐热饭,则让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感受到了“家”的味道。
疫情期间,初心志愿者爱心协会展现出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杰心集团、百油兴村董事长林心带头行动,火速组建“武汉临时捐物小队”,仅用48小时便筹集价值20万元的紧缺物资驰援抗疫一线;同时,她充分发挥集团资源优势,通过“以购代捐”方式,为家乡防疫工作者送去大批口罩、消毒液等防护物资。这些无私奉献的善举赢得了当地群众发自内心的赞誉:“你们是真心实意在帮我们渡过难关。”
重阳宴上的尊老敬老美德
2023年重阳节,沐川县养老中心飘着茶油的清香和饺子的香气。杰心集团的志愿者们不仅亲手包了上千个饺子,还带来精彩的歌舞表演和养生调理的茶油礼盒。“这些娃娃们想得真周到,饺子包得香,节目演得好,我们这些老骨头心里暖烘烘的。”82岁的李奶奶一边擦着笑出的眼泪一边说。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合唱响起时,老人们跟着节奏拍手,皱纹里都漾着幸福。这场温馨的重阳敬老活动,不仅让老人们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更传递着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
公益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壮举,而是由无数件“小事”累积的修行。多年来,杰心集团的志愿者们以脚步丈量乡野,用真心聆听每一份期盼:春播油茶苗,在泥土中播撒希望;夏送解暑茶,于酷暑里传递清凉;秋办助学礼,为梦想插上翅膀;冬发羽绒服,让温暖驱散严寒。这些看似平凡的坚持,恰似山茶籽在时光中酝酿的芬芳,温润绵长而充满力量,滋养着乡村的每一寸土地,温暖着每一颗渴望关怀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