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刚接触茶的朋友,在选茶具时总容易犯些想当然的错。
前几日就遇到位新人,兴冲冲地展示自己新买的紫砂壶,说直播间里把这壶吹得神乎其神,号称是“名家手作”。
可实际用起来,才泡了两次茶,茶汤里就带着股刺鼻味。
这让我想起自己最初喝茶时的经历。
那时候总觉得用青花茶具才够档次,跟着别人的推荐买了不少,后来才发现,所谓的“青花手绘”,仔细一看花纹边缘全是模糊的印刷痕迹,根本不是真手绘。
其实紫砂和青花本身是好东西,只是它们的门道太深。
紫砂的泥料优劣、烧制工艺好坏,青花的手绘与贴花区别、釉料品质高低,没有一定经验根本摸不清。
所以真不建议新手一开始就碰紫砂和青花。
不是说它们不好,而是太容易交学费,与其花冤枉钱,不如先从实用款练手。
《2》
先说紫砂,水太深,不建议新手一开始就碰。
单说泥料就够让人头疼的。
紫砂泥本身种类繁杂,紫泥、红泥、段泥各有特性。
即便是玩壶多年的老茶客,在挑选时也难免看走眼,更别提刚入门的新手了。
很多新手买紫砂壶,其实是跟风心理作祟,觉得“玩茶就得有把紫砂”,至于泥料是天然还是化工合成、工艺是半手工还是全手工,根本分不清。
这就很容易踩坑,市面上便宜的“紫砂壶”,十有八九是化工料仿的,泡起茶来带着刺鼻的土腥味,不仅没有养壶的乐趣,还会毁掉茶汤本味。
就算侥幸选对了泥料,紫砂壶的特性也可能给新手添堵。
它的烧制温度比普通陶瓷低,内部未完全烧结,保留着透气孔。
部分透气出色的紫砂壶,存在吸附茶香的问题。
所以,紫砂壶讲究“专壶专用”,一把壶最好只泡一种茶,否则容易串味。
可新手哪有那么多精力专门打理?
忙起来把壶扔在一边,过阵子再拿出来,里面早就积了杂味。
就算用沸水反复烫洗,也很难彻底去除,稍微照顾不到,之前的功夫就全白费了。
更别说那些打着“名家手作”旗号的溢价品,价格翻了几十倍,新手根本辨不出真假,很容易被割韭菜。
说到底,紫砂壶本身是好东西,但对新手来说,门槛太高。
与其花冤枉钱踩坑,不如先放一放,等对茶性、对器具都有了了解再说。
《3》
再看青花,青花虽美,但新手也容易被坑。
青花茶具中,数景德镇出品最负盛名,单是青料就有十二色。
从传统的苏麻离青、平等青,到后来的化学青料,每种烧出的青色各有风骨。
可如今市场太火,景德镇十家窑口九家做青花,需求一涨,各路商家都想分杯羹,乱象也跟着来了。
先说烧造的猫腻。
青花的颜料,在没有入窑时,它不是青色,它的颜色是深驼色,咖啡色,或者酱黄色。
只有在1300度以上的高温窑里烧制完成之后,才会呈现出不同的青色来。
但烧窑全看“火候”,不是每次都能烧出理想的青色。
有的烧过头成了“死青花”,颜色暗沉发乌,毫无光泽,本该低价处理,却被不良商家翻新包装,卖给不懂行的新手。
甚至谎称“特色仿古款”,卖出比正品还高的价。
新手看不出颜色好坏,很容易被忽悠。
更常见的坑是“贴花充手绘”。
手绘青花费工费时,一幅图案可能要画几天,而贴花就是把印好的图案直接贴在瓷胎上,技术含量低,成本也低。
可有些商家把贴花当手绘卖,甚至搞“半贴花”。
大部分图案是贴的,只手绘几根线条,就敢标“半手工”,定价和纯手绘差不多。
新手分不清贴花的模糊边缘和手绘的笔触质感,很容易花高价买了廉价货。
青花虽美,但新手没摸透青料和工艺的门道,很容易被花哨的说法迷惑。
等慢慢懂了其中的门道,再赏玩青花也不迟。
《4》
新手喝茶,与其在茶具上费心思,不如先把注意力放在茶本身。
毕竟买茶具就是为了配好茶,要是茶本身不行,哪怕用再名贵的器具,泡出来还是难喝。
新手入门选个平价白瓷盖碗就很好。
它不挑茶,即能看清汤色的清亮,又能直观观察叶底的鲜活。
价格亲民,即便不小心磕碰了也不心疼,用完简单冲洗就干净,对新手来说格外友好。
比起紫砂壶,盖碗的优势更贴合新手需求。
白瓷质地细密光滑,不会像紫砂那样吸附茶香和滋味,所以不用特意“一碗一茶”。
今天喝岩茶,明天换白茶,只需洗干净盖碗,茶汤依然是原汁原味,省去了记“哪把壶泡哪类茶”的麻烦。
而且它的盖子像个小蒙古包,泡茶时香气会在里面聚拢。
出汤后趁热揭开,凑近盖子顶心一闻,就能捕捉到茶香的层次。
是兰香的清幽,还是药香的醇厚,都能清晰分辨,帮你更快摸透不同茶的特性。
等喝懂了茶性,知道自己偏爱哪种香气、哪种口感,再慢慢升级茶具也不迟。
眼下不必追求“名师手作”的高价器具,一只朴素的白瓷盖碗,既能满足泡茶需求,又能让你专注感受茶的本味,这样的入门方式,才是最实在的。
《5》
说到底,喝茶的核心还是茶本身。
新手入门,与其在昂贵茶具上纠结,不如先认准“好茶配好器”的本质。
这里的“好器”,未必是名家手作,而是像白瓷盖碗这样,能老老实实展现茶味的实在物件。
它不贵,不娇气,能让你清楚看到茶汤的好坏,闻到最本真的茶香。
等喝懂了茶的脾性,知道自己偏爱哪口鲜、哪缕香,再慢慢升级茶具也不迟。
毕竟,茶具是为茶服务的,先让舌尖记住好茶的真实滋味,比什么都重要。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