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网记者 宋学敏 通讯员 王松阳 潍坊报道
“叮——”4月14日上午10点,诸城市桃林镇茶农苏井金的手机跳出一条银行到账通知:“尾号XXXX账户入账3.2万元。”此时,距离他茶园遭遇的倒春寒低温天气,仅过去10天。这笔来自人保财险诸城支公司的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理赔金,像一场“及时雨”,让苏井金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
春寒突袭:千亩茶园“喊渴”保险
诸城桃林镇,因“江北绿茶之乡”的美誉远近闻名,全镇茶叶种植面积超2万亩,是当地农户的“绿色钱袋子”。然而,4月3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倒春寒不期而至——气象数据显示,桃林镇部分茶园最低气温降至1.8℃,达到了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约定的“触发阈值”(4月份日最低气温≤4℃)。
“茶叶正处于春梢萌发关键期,嫩芽一冻就发黑,今年春茶减产已成定局!”站在自家200亩茶园里,苏井金看着枝头蔫黄的新芽,眉头紧蹙。他不知道的是,远在城区的人保财险诸城支公司农险理赔办公室里,一场“主动理赔”早已启动。
科技赋能:气象数据“秒触发”赔付
“我们的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核心就是‘看天定损’。”人保财险诸城支公司农险理赔人员徐增光介绍,该险种区别于传统农险“灾后查勘定损”模式,通过与气象部门数据对接,只要气象部门监测到茶园区域达到约定的低温时长和温度阈值,无需农户报案,公司理赔人员就会联系茶农手机理赔资料。
4月6日上午,支公司通过气象数据锁定桃林镇3个村的茶园符合理赔条件,随即组织人员核对投保信息,并逐一联系受灾农户。“苏大哥,您投保的200亩茶园符合低温气象指数保险赔付标准,预计理赔3.2万元,7个工作日内到账。”4月7日,苏井金接到理赔专员的电话时,仍有些不敢相信:“以前总觉得保险理赔要填一堆表、等好久,这回咋这么快?”
农户点赞:“保险金比春茶更早‘发芽’”
4月12日,人保财险诸城支公司工作人员带着《理赔确认书》来到苏井金的茶园。“您看,这是本次低温的气象证明、保单约定的赔付标准,还有具体计算公式——受灾50亩×每亩640元赔付标准,合计3.2万元。”理赔专员边解释边递上单据。苏井金接过单子,手指在数字上轻轻摩挲:“去年我花几千元保费投了这个险,没想到今年真派上用场了!
据统计,本次低温天气中,诸城支公司共触发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理赔40户,涉及茶园面积1970亩,累计赔付金额78.8万元,平均赔付时效仅7个工作日,较传统农险提速60%。
创新破题:特色农险为“茶经济”系上“安全带”
“茶叶种植‘靠天吃饭’,低温冻害是最大风险。传统农险需要人工查勘定损,耗时久、争议多,农户参保积极性不高。”徐增光坦言,为破解这一难题,诸城支公司2022年联合气象部门、农业专家,针对本地茶叶生长周期(3-4月萌芽期)的低温敏感特性,创新推出“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将赔付标准与“低温时长+温度值”直接挂钩,既简化流程,又提高透明度。
“现在农户都说,这个保险‘看天就赔钱,省心又实在’。”桃林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孙中军表示,自该险种推广以来,全镇茶叶参保率从去年的16%提升至今年的48%,“农险成了茶农的‘定心丸’,也让我们发展茶产业更有底气。”
截至目前,人保财险诸城支公司已为当地特色农业推出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等3个创新险种,累计为1.2万户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超5亿元。“下一步,我们将继续优化险种设计,探索‘农险+农技’等融合服务,让保险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支公司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