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世间》引发全民热议,到《繁花》重塑都市剧美学,再到《生万物》以土地的史诗震撼荧屏,近年来严肃文学改编剧爆款频出,不仅收视与热度双丰收,更成为品质的代名词。
当网文IP改编略显疲态,视频平台纷纷将目光投向茅盾文学奖等经典作品,一场围绕“大家IP”的争夺战已然打响。这些厚重的文字,将如何在荧屏上焕发新生?各大平台又藏着怎样的野心与策略?
图源:豆瓣
01
风向已变——盘点正在路上的“准剧王”们
严肃文学改编已非个例的灵光一现,而是平台方蓄谋已久的“集团军”作战。这股强劲的影视化浪潮,不仅贡献了多个现象级爆款,其庞大的待播与待拍片单,更预示着一场关于内容深度和广度的战役才刚刚拉开帷幕。
01
已播即王炸:口碑与热度的双重胜利
腾讯的《繁花》,是王家卫写给90年代上海的一封情书。它用极致的电影美学、考究的服化道和余味悠长的沪语对白,将金宇澄笔下那个机遇与情义交织的时代,织成了一幅流光溢彩的画卷,其影响力早已溢出影视范畴,成为一场席卷全国的文化事件。
爱奇艺的持续深耕,则以一种更为系统的方式,接连输出高分力作。从2022年引爆全民观剧热潮的《人世间》开始,平台便展现了驾驭宏大现实主义题材的能力,该剧描摹了东北五十年的家族变迁,让“三代人共追一部剧”成为现实。基于这类作品的成功探索,爱奇艺后续将这一战略正式厂牌化,并推出了“大家剧场”。而近期在该厂牌下热播的《生万物》(改编自赵德发《缱绻与决绝》),以胶东土地为背景,刻画女性百年的坚韧与决绝,正是这一战略下的重磅力作。
这些作品的集体爆发,无一不印证了严肃文学背后所蕴含的巨大能量:经过时间检验的深刻精神内核、扎实的人物群像叙事基础,以及能够穿透代际隔阂的普世共情力。在信息爆炸、注意力稀缺的当下,它们如定海神针,让观众得以在浮躁的市场中,重新寻获沉浸式观看的乐趣与思考。
02
蓄势待发:谁是下一个《生万物》?
如果说已播作品是序章,那么庞大的待播片单则预示着这场盛宴的高潮还在后头。爱奇艺与腾讯两大巨头,早已在此赛道上排兵布阵,野心毕露。
爱奇艺“大家剧场”矩阵 :
主打文学大家IP,深耕现实主义
图源:豆瓣
爱奇艺的策略是系统性的“囤粮”,几乎将当代文坛的半壁江山纳入其影视化版图,旨在打造一个难以超越的“茅奖宇宙”。其片单堪称豪华:
贾平凹的《高兴》,聚焦农民工进城收破烂的底层叙事,由五元文化承制,白宇帆主演,已经杀青。刘震云的《一日三秋》,一部充满魔幻现实主义色彩的延津故事,横跨两代人,充满命运的纠葛。此外,陈彦的《星空与半棵树》、格非的《登春台》、李佩甫的《平原客》等作品,均以独特的地域文化与深刻的社会洞察为底色,具备成为 “口碑黑马” 的潜力。爱奇艺的打法,是“厂牌化”运营。通过“大家剧场”这一标签,持续输出同类型、高品质内容,培养观众的品牌认知和观看惯性,其野心不止于单部爆款,而是要构建一条稳固的、可持续的精品内容生产线。
腾讯视频的“王牌储备” :
主打名导+大IP,风格化与类型化
图源:豆瓣
相较于爱奇艺的系统化布局,腾讯视频的策略更像是“精确狙击”,主打“顶级主创 + 重量级IP”的王牌组合,追求风格的极致化与类型的再创新。
其中,张艺谋监制的《主角》改编自陈彦的茅盾文学奖作品,不仅有张艺谋的美学风格加持,更搭配张嘉益、刘浩存的主演阵容,预计将呈现与爱奇艺《星空与半棵树》(同属陈彦作品)截然不同的影像气质;
王倦编剧的《千里江山图》,改编自孙甘露的同名小说,主演张若昀。王倦的入局,几乎预示着这部作品将在尊重原著精神内核的基础上,进行类型化改造,有望成为一部融合历史、悬疑与谍战元素的新型力作;
余华的《文城》,作为其《活着》之后最受期待的长篇小说,其影视化改编自带巨大的市场关注度。
腾讯的逻辑是,借助行业内的头部创作力量,为严肃文学的影视化“赋能”,让其在保留文学性的同时,穿上最能打动当下市场的商业“外衣”。
02
巨头博弈——爱奇艺与腾讯的“改编”方法论
在这股热潮背后,是平台对用户需求、市场风向和内容价值的深刻洞察与战略再思考。
01
为什么是严肃文学?
——市场的“价值回归”
严肃文学改编的集中爆发,并非偶然,而是市场在经历一轮“去伪存真”后的必然选择。
观众审美升级与网文IP疲态:在经历了多年“工业糖精”和“套路修仙”的轮番轰炸,观众对于悬浮、同质化的剧情已产生严重的审美疲劳。他们不再满足于浅层的感官刺激,而是渴望更具现实质感、能引发深度思考和情感共鸣的内容。
无与伦比的文本优势:严肃文学是一座“富矿”。它提供的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千锤百炼的故事结构,是拥有一流人物弧光的丰满群像,是对社会变迁和人性幽微的深刻洞察。这份坚实的“文学基底”,为影视改编提供了最宝贵的创作源泉和最稳固的叙事地基。
政策东风与时代情绪的契合:现实主义题材持续受到政策的鼓励,在立项、播出和评奖上都具备天然优势。同时,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能够精准捕捉并回应宏大的时代情绪,与观众建立起最深层的情感连接,这是任何架空题材都难以企及的。
02
两大巨头的不同路径
面对同一片蓝海,爱奇艺和腾讯展现了截然不同的航行姿态。
爱奇艺的“组合拳”:
策略解读:爱奇艺通过打造“大家剧场”厂牌,聚焦农耕文明、城乡变迁等宏大叙事,看似在走一条厚重、深刻的路线。但其策略并非简单的“反流量”,而是采取了“流量破圈+品质留客”的组合打法。邀请杨幂主演《生万物》,白鹿、欧豪主演《北上》,正是利用头部艺人的市场号召力,将观众吸引到这些题材相对严肃、门槛较高的剧集中来,再通过扎实的剧作和精良的制作去沉淀口碑,实现破圈。
图源:豆瓣
腾讯视频的“风格实验”:
腾讯则更擅长“风格化、类型化”的打法。他们精于将厚重的文学IP,通过顶级主创的“化学反应”,包装成更符合当下市场审美、更具商业爆发力的类型剧。
王家卫的《繁花》就是一场极致的电影风格实验,它的成功不可复制,却为平台的内容策略提供了全新的想象空间。王倦操刀的《千里江山图》,则有望将一部意识流小说,解构成一部强情节、高概念的新型谍战剧。腾讯的目标清晰而务实:在保留文学精神内核的前提下,通过风格的强化和类型的融合,实现艺术价值与商业效益的最大化。
03
其他玩家的姿态
在这场双雄争霸中,其他平台的身影也值得关注。优酷手握梁晓声的《我和我的命》等IP,尚处初步布局阶段,尚未形成规模化声势。而芒果TV似乎更偏好原创年代剧或都市情感剧(如《小巷人家》),与其平台“青春、女性”的用户画像更为贴合,在严肃文学改编这条“硬核”赛道上,暂未选择重兵投入。
图源:豆瓣
03
前路漫漫——机遇、挑战与未来展望
严肃文学改编的热潮,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其背后潜藏的挑战同样不容忽视。这条路,远非一片坦途。
01
改编不是“复制粘贴”,挑战重重
从文字到影像的鸿沟:文学与影视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各有千秋。文学作品的魅力,常在于其精妙的心理描写、内敛的叙事节奏和丰富的留白意蕴。如何将这些抽象的“文学性”转化为具象、可感的视听语言,是对所有创作者的终极考验。改编自徐则臣茅奖作品的《北上》,就对原著复杂的双线叙事进行了大刀阔斧的凝练和重构,试图在遵循影像叙事规律与忠于原著精神之间找到平衡。
爆款之外也有“哑弹”:“名家+名导”的组合并非万能灵药。滕华涛执导、滕肖澜原著的《城中之城》,虽有强大的戏骨阵容,但没能成为年度顶流。
创作周期的考验:《繁花》筹备十年,王家卫拍了三年;《人世间》剧本打磨数年。一部能够流传的经典,无一不是“N年磨一剑”的心血之作。如今,在资本迅速涌入、平台急于布局的背景下,部分项目仓促上马,创作周期被大大压缩。这种“大干快上”的浮躁风气,是否会透支严肃文学的信誉,导致“竭泽而渔”的后果,值得整个行业警惕。
02
未来趋势:严肃文学改编将走向何方?
精品化与厂牌化:爱奇艺的“大家剧场”证明了厂牌化运营的成功,未来平台会更加注重打造精品标签,形成稳定预期。
图源:网络
题材拓展与年轻化表达:除了厚重的年代史诗,也会有更多关注当下、更贴近年轻人的严肃文学作品被改编。关键在于找到与当代观众(尤其是Z世代)的情感连接点。
“男演员的主场”:严肃文学作品往往提供复杂深刻的男性群像,为中生代实力派男演员提供了绝佳的表演舞台,有望持续推出高质量的“大男主剧”。
图源:德塔文科技
04
结语
严肃文学改编的热潮,是市场对内容价值的重新呼唤。它不仅为影视剧注入了久违的文学底蕴和思想深度,也让经典作品在新的时代获得了更广泛的生命力。
我们期待这场“双向奔赴”能诞生更多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佳作,但也希望创作者们能以虔敬之心对待原作,避免过度开发,让这片沃土能够持续滋养出真正动人的影像经典。
撰稿:大麦
责编:苏秦
设为星标,精彩内容不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