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值得打卡的博物馆系列,安徽博物院必须上榜。
“国宝归来——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在安徽博物院蜀山馆举行。
7件圆明园兽首在此展出,其中牛首、虎首、猴首、猪首是原件,属国家一级文物。
▲图源人民网,陈若天/摄
它们从165年前火烧圆明园的尘烟当中走来。
1860年10月,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占领圆明园,疯狂劫掠之后放火,请记住罪魁祸首的名字——额尔金。
大火持续了三天三夜,“万园之园”几乎夷为平地,十二件国宝兽首在混乱中不见了踪影。
十二兽首的诞生,要从1715年说起。那一年,27岁的郎世宁,从意大利米兰经由澳门来到了北京,从此以后半个世纪,他再也没有离开过中国。
▲郎世宁自画像
郎世宁进入清廷当了一名画师,他既擅长西洋油画的细腻写实,又通晓中国国画的意韵趣味,熔中西画法为一炉,画风独树一帜,深受康雍乾三代皇帝的欣赏。
▲郎世宁的花鸟画
1745年,乾隆皇帝下令在圆明园修建一座海晏堂,“海”代表四海,“晏”代表太平,名字寓意“四海之内,天下太平”。乾隆令郎世宁主持海晏堂的设计。
他采用了琉璃瓦、斗拱、汉白玉等等大量的中式元素,同时第一次极其大胆地运用了西方巴洛克的建筑方式。
▲海晏堂(铜版图)
巴洛克的花园一定要有喷泉,这个喷泉被取名“大水法”,郎世宁原本想要用西方的人体雕塑作为喷泉出水口,乾隆皇帝不同意,认为有悖风化,连带着装饰用的天使雕塑也给否了,因为这群长着翅膀的人也不穿衣服。乾隆让郎世宁重新设计,郎世宁考虑到中国民俗文化,于是换成了十二生肖的坐像。
1759年,海晏堂落成,它中间是一个巨大的扇形水池,池子正中间是一个高约两米的蛤蜊石雕,南北两侧呈八字形排列着12尊人身兽首的雕塑,头部为铜质,身躯为石质。每到一个时辰,就有一个兽首口中哗的喷出水来,水呈抛物线状注入池中。正午时分,十二兽首口中同时喷水,俗称“水力钟”,蔚为奇观。
▲大水法设计图vs如今的断壁残垣
在奇珍异宝无数的圆明园里,为什么这些兽首特别珍贵呢?因为它们采用失蜡法,又叫失蜡浇筑法,这代表了当时工艺的最高水准。
▲失蜡法,图源《了不起的匠人》
它是先用蜡做一个模子,再用细泥浇筑在上面固定和加热,蜡融化之后,就从下面的孔洞流出来,模子里面就空了,这时再灌注红铜,红铜质感温润,呈现古朴典雅的视觉感,同时因为红铜熔点高、流动性差,所以做起来更难,这就是兽首作为艺术品的珍贵之处。两百多年过去了,它们完全没有锈迹斑斑,连毛发的纹路、皮肤的褶皱,都清晰可见。
我猜你和我一样,最想知道的是,十二生肖如今团圆了吗?
经历了战争、损坏、转卖、漂泊之后,猪首和马首被澳门赌王何鸿燊先生购得并捐给国家,猪首藏于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马首藏于北京圆明园;
▲2003年,何鸿燊以600余万港元购回猪首,捐赠给保利艺术博物馆
▲2007年,何鸿燊以6910万港元购回马首,2019年捐赠国家
鼠首、兔首被法国的皮诺家族买下,重新捐赠给我国;
▲2013年,鼠首、兔首回归
牛首、虎首、猴首在国际拍卖会上被中国保利集团购得,后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至此,7尊兽首已经回归祖国。那么还有5尊呢?
龙首据说2018年被两名华人收藏家共同购得,现藏于中国台湾省,但这个消息有待证实。
遗憾的是,蛇、羊、鸡、狗四尊兽首至今下落不明,盼望有一天,它们也能踏上回家之路。
▲圆明园海晏堂兽首人身复原图,图源网络
从残垣断壁到盛世繁华,国宝归来,不仅仅是地理位置的移动,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回归,唯有强大,才有尊严。为今天祖国的强大加油!
这个夏天你去了哪个城市玩?评论区打卡啊。
国宝归来——
圆明园兽首暨海外回流文物特展
时间:5月28日-8月31日
地点:安徽博物院蜀山馆(新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