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多数人还在因为小洋芋父母与奶奶之间的哭戏而感动不已时,我却依旧对那些逻辑上难以理解的剧情耿耿于怀。
是因为我是一个过于冷血的坏人,还是因为我无法真正融入到故事本身想要表达的主旋律中去,也许我又会再一次被无数人责骂,可总归还是不吐不快让自己憋出内伤就不好了。
我可以理解像落落这样一个被人贩子养育这么多年的孩子,有多希望自己能有一个完整且正常的家庭。
虽然从闪回中也能看出绰号白板的人贩子,在对待落落时也会展现出所谓的温情一面,可当我想起这个小女孩曾经能做到完全不露痕迹的拐骗“省厅邓妍”时,就很难对她产生太多发自内心的好感,即便她也是一个可怜的受害者。
我承认自己是一个多少有点冷血的人,即便看到父母与孩子重逢之后也会有落泪的冲动,但却极少真能达到眼泪止不住往下掉的程度。
所以,当我看到落落听到身旁这个身为警察的男人,跟保安说自己是她的爸爸时,虽然并不会感动到无以复加,却也能明白为何要硬生生搞出游乐场这场戏。
虽然我能理解或者说妥协落落看到一个男人将男孩抱走后的行为,但我却无法理解常锐在找到落落后,那种冲上来就劈头盖脸怒斥落落的行为与表现。
从好的方面来揣测,常锐是怕这个命运坎坷的孩子再次落入人贩子手中;从坏的方面来臆测,一个打拐办的警察把孩子给丢了该有多么丢人。
无论怎么解读,我都无法理解当常锐冲向落落时,会对保安与落落一同扯着抱孩子男人不放这一幕视而不见。
作为一名打拐办的警察,常锐不仅没有第一时间向身穿制服的保安了解情况,也没有对怀抱孩子的男人进行询问,如果刚才他第一时间想的是落落又被人拐走了,那么现在他对身边这个怀抱孩子的男人就没有一丁点怀疑吗?
直到常锐把一腔怒气全都发泄到落落身上,直到落落像是重新回到白板身边时那般默不作声,直到母亲冲过来要将孩子从男人手中抢回来。
这时的常锐才突然想起了自己是打拐办警察的身份,才猛然记起自己身边有个保安曾经与落落一起阻止男人将孩子带走,这究竟是常锐“眼瞎”还是编剧刻意的忽视呢?
这种为了某种想要达到既定目的的刻意剧情,在这部剧中其实并不少见。
被白板拐卖的郑薇薇虽然被成功营救了出来,但她还是遭受了可能一生都无法忘却的痛苦与创伤,可这样的结果真就应该由常锐、邓妍这些打拐办警察承受骂名吗?
我可以理解作为女孩父母心痛孩子的遭遇,在一直等不到孩子被救出时的痛苦与愤怒;也可以理解像小洋芋母亲在几乎绝望的状态下,对打拐办警察的出言不逊以及愤怒和疯狂。
可我无法理解从头至尾都没有出现过的郑薇薇父母,在女儿被成功救出后,只因为赶来医院见到女儿在急救就对常锐破口大骂,甚至快要激动到动手的程度。
虽然这样一段剧情能够更加突出邓妍、常锐等一众打拐办警察的光辉形象,虽然这样一段剧情可以让更多人了解作为打拐办警察要担负的压力有多大。
可眼前这个父亲对待常锐的态度和言语,几乎超出了我这个普通人所能理解的最大范畴,不感谢眼前这个警察可以理解,但能做到如此这般谩骂与诋毁的人,或许并不是一句“坏人变老了”可以解释的吧。
或许这部电视剧最关注的重心并不在逻辑是否合理,或许这部电视剧更加在乎宣传打拐与防范被拐,或许这部电视剧希望更多人能理解或了解打拐警察的艰辛与不易。
可当我听到被莫家父子好心收留的莲翘讲述自己父亲恶行后,当我听到她曾经两次从魔窟逃走,却又被警察送到那个禽兽不如的父亲身边时,真就无法理解邓妍和在场所有人只是答应不把她送回到父亲身边。
或许你并不认同我如此较真这些细枝末节,或许你认为这部电视剧拍的真好、剧中演员的演技真好,可我却总是无法做到完全忽略那些过于明显的逻辑矛盾。
看着这些死鸭子嘴硬的人贩子,看到只能用死刑或无期徒刑威胁人贩子的常锐和邓妍,或许不该是女主角深入警队体验生活,还是坐在咖啡馆里的编剧们深入打拐办体验生活吧。
关于《利剑玫瑰》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若觉得文章不错,希望您可以点赞、分享与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