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风光在险峰
窦椋
(福建电影制片厂文学责编)
7月15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浴血荣光》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CCTV-1)黄金时段播出,同步在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芒果TV、咪咕视频、哔哩哔哩等平台上线,截止目前已播出6集,引发广泛讨论,持续掀起热度。大量观众将目光聚焦该剧,于正剧、长剧的阵地上,贡献出较为亮眼的收视率,与全平台覆盖、大范围传播有关,与该题材的受众有关,也与《浴血荣光》的独特气质有关。
不管社会如何发展变迁,传播方式如何演进,潮流及趣味如何衍化,艺术作品以哪种方式呈现,好好讲故事,依然是创作者的基本法则。在全媒体时代,影像传播轻松便捷,短平快内容海量产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作品似乎更容易被接纳。然而,在争奇斗艳的泛娱乐节目重围中,更需要《浴血荣光》这样的作品,回溯革命道路的风云激荡,再现精神世界的光芒,叩问幸福生活的由来。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也是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浴血荣光》如此定档,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该剧的前6集主要反映南昌起义之后,随着八七会议的召开,卢德铭率部与毛泽东等人会合的历史。该时期的革命者举步维艰,队伍屡次面临建军以来空前的绝境。在屏幕上,相关内容的电视剧非常之多,《浴血荣光》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浴血荣光》精准地把握了主旋律精品力作的脉络节奏。该剧运用虚实结合的革命历史新叙事,在重大题材中进行艺术探索,将中国共产党人在逆境中奋起抗争,在失败中大胆开拓,在争议中辨明是非,在实践中寻找真理的革命历史娓娓道来。同时,该剧用南昌起义的失败和秋收起义上井冈山的平行叙事和对比来揭示主题,以“实事求是”作为思想制高点,从认识路线上照亮全剧,突出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的重要。以《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写作、发表、宣传贯穿全片,着力铺设被压迫者的革命愿望和要求的浓厚底色,用雄辩的史实强调人民才是依靠,强化了“人民就是江山”的第二主题。在思想上、艺术上达到新高度。
《浴血荣光》发出了革命历史题材作品的新时代声音。在党史军史深入人心、革命英雄形象牢不可破的当下,革命历史题材能不能创新,创新的难度有多大,突破口在哪里,是所有影视剧从业者普遍面临的难题。《浴血荣光》不把形成固定的剧本框架、影视风格作为唯一追求,充分把握平衡“尊重史实”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微妙关系,积极寻找当代人的思维路径与叙事习惯,营造年轻人的“语境”空间,随着剧中人物的成长变化求同存异。该剧没有大幅宣扬革命者异于常人的胆识与胸襟,而是刻画和平年代难以想象的磨难,描摹革命军忍受极端环境,破除思想困境,与自然作斗争,与敌对威胁作斗争,以强大的意志力建立起坚不可摧的精神阵地。同时,该剧传播另一层高远主旨,即隐去时空、方位的束缚,展现革命者共产主义的信念不曾改变,血肉真情不曾改变,崇高的理想追求不曾改变。他们最初没有站在磅礴的高地,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那些载入史册的伟绩功勋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从一个个偏僻角落慢慢孕育成型。因此,我们从《浴血荣光》中看到了黎明之前的黑暗、涅槃之前的残酷、勇毅背后的伤痛、铁血背后的温情,更深地体悟革命先辈的心路历程和人生侧面。时间长河中,历史的追问无处不在。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时代,反观自身,在遗憾无以弥补或者心存怨艾时,是否还有能力在浮躁中听夜雨,于无声处听惊雷,重整旗鼓,迎头再干。这是《浴血荣光》带来的现实思考。
《浴血荣光》追求高水准的艺术品质和美学风格。首先,该剧聚焦革命先驱的高瞻远瞩与伟大抱负。叛徒终究会得到审判,但在剧中,起义队伍因叛徒出卖频遭致命威胁,对毛泽东等人的影响巨大。他们也曾心灰意冷,甚至产生过放弃的念头,但先驱之所以伟大,是顶得住铺天盖地的压力,在穷途末路力挽狂澜。《浴血荣光》不是渲染天选之子、天降大任,而是将焦点聚拢于时代与形势的造就,劳苦大众对希望之光的信赖与赋予。一部剧的关注重心不同,也就有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该剧打开烈火硝烟中的情感通道和精神砝码。《浴血荣光》着眼于家与国、血与火、生与死、爱与恨,重拾革命者容易被众人忽视的情感组成部分,多维度呈现革命者的无私。他们悲天更悯人,目睹亲人、爱人、战友相继离去,把眼泪融进劳苦大众的血海深仇中,陡然而生的勇猛,覆盖退缩之意,以时不我待的气概,消弭小我的得失。这样的艺术处理,即打开了更开阔的视野,收获新的感动。从第1集到第6集,除展现革命家的思想风范和人格魅力外,还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一批普通党员和士兵的形象,尤其是闽西老百姓林裁缝一家人的故事,让重大题材创作“上接天光、下接地气”,体现了福建人民当年的壮举。该剧的主要取景地设在福建,福建老区人民曾为中国革命前赴后继,作出巨大牺牲,在拍摄过程中也通力配合,倾注深厚感情,他们表现出的对那段历史的崇敬以及对电视剧播出的欢欣鼓舞,震撼人心。再者,该剧着眼长征前夕的艰苦卓绝与血泪沧桑。当时革命军的处境犹如烈火炼狱,数倍于我的敌人汹涌袭来,武器装备落后,后勤供给匮乏,缺衣少药,人数锐减,革命军内部出现诸多问题。要反围剿,要纠正左倾冒险主义、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要整肃军纪、获取驻地百姓信任,要斗土豪劣绅分田分地,一切从零开始,连可供摸着过河的“石头”也谈不上拥有。中国共产党人一边开辟道路,一边建强堡垒,一边抵御作战,一边还要应对不甚了解革命军成长历程的部分上层不符合实际的指令,千头万绪压在这一群年轻的革命者身上。在此背景下,他们逾越了天险,掌控了行动的边界,掌控了思想的边界。如果只能说出《浴血荣光》的一点不一样,那就是革命者以冲锋消解己悲,以生命换取众生平等。这也是《浴血荣光》的内核和深蕴启示。
《浴血荣光》时刻提醒人们,当代青年要铭记历史,心中始终有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无论身居何位,做何学问,站在革命先烈留下的江山热土上,当代青年首当其冲的是要对人民有交代,要有沿着先烈足迹坚定走下去的胆识,要不懈地追寻和平与安定,以心的觉醒,真正守好中华民族尊严,捍卫人类的精神高原。
来源:福建省文艺评论家协会
穿梭戏剧艺术的历史空间
徜徉逍遥自得的审美世界
大家一起品评戏
微信ID:lianzhongpingx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