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大结局,《以法之名》的剧情突然驶入了快车道。随着熊磊开枪、王彧被杀,陈胜龙被抓已是指日可待。
在王彧被杀后,李人骏顿时惊呆了、兰景茗罕见发飙了,而许言午莫名其妙地挨了一通臭骂。
在东平的政法系统里,兰景茗是真正的扛把子。她职务高、权力大,因此总是一副从容淡定、端庄稳重的模样。
和姜红军、孙飞、谢鸿飞这样的小人物不同,兰景茗从说话到办事,想来是天衣无缝、滴水不漏。她深谙官场智慧,张口殷殷期盼、闭口谆谆寄语,官话套话说得比谁都漂亮。
从指导组到专案组,郑雅萍与洪亮在东平来来回回、大干一场,即使张文菁无罪释放、万海案重启调查,兰景茗虽然心里一万个着急,但还是脸上堆着笑、嘴里含着蜜,摆出全力配合的姿态。
毕竟,人在官场,重在气场。作为领导干部,兰景茗自然明白稳定压倒一切的道理。为什么偏偏这一次,兰景茗却蚌埠住了、彻底破防呢?
从表面上看,王彧的死,让铁板一块的万海案终于露出了巨大的裂缝。正如兰景茗说的那样,“王彧是重启万海案的关键,这茬口在东平地界上被枪杀灭口,你这个公安局长是吃白饭的吗?”王彧被灭口,从侧面说明了幕后黑手已经坐不住了。
事实上,在王彧被杀之前,姜红军、孙飞等相关人员的相继落马,已经传递出万海案有望翻案的信号。
作为东平政法系统的一把手,万海案是兰景茗的政绩,也是她引以为傲的扫黑除恶标杆案件。所以,她当初才会拍着胸脯向江旭东保证,万海案铁证如山、不容置疑。
然而,当专案组重返东平之后,底气不足的兰景茗开始变得坐立不安。她担心如果放任洪亮查下去,她自己的地位和清誉都会受到威胁。因此,她才会借着到省城的机会,特意到江旭东家里拜访,希望借着老岳父的手,来敲打洪亮。
如今,王彧的被杀,让兰景茗意识到一切已到了千钧一发之际。因此,她才会勃然大怒、一秒破防。
但是,让人感到蹊跷的是,对于兰景茗而言,她对重启万海案一向是阳奉阴违、颇有微词。王彧被杀后,她却说了这样一番话,“我告诉你,这不是普通的打打杀杀,一般的刑事案件。这是冲专案来的,是重大事件,你要是还把它当成一般的刑事案件查,你趁早从这个位置上退下去。我告诉你啊,要出动全部警力,挖地三尺也要把凶手挖出来!要快!”
明明兰景茗是案件重启调查的最大阻力之一,在王彧被杀后,为什么她却表现得十分积极,三令五申要求许言午快速侦办案件、捉拿凶手呢?
事出反常,必有妖孽。兰景茗的反常行为,不是因为她急于查案缉凶、还原真相,而是因为她内心的恐惧和胆怯在作祟。
以兰景茗的智商,闭着眼睛都能猜到杀害王彧的真凶就是幕后的陈胜龙等人。她之所以要怒骂许言午,是因为她做贼心虚,害怕案件连累自己。
兰景茗反复强调要挖地三尺、捉拿凶手的原因很简单——争夺办案权。兰景茗比谁都明白,王彧被杀明显与万海案相关。万一市局行动太慢、凶手落入专案组之手,那么她就会变得十分被动。
此时的兰景茗,满腹盘算、内心忐忑。她知道,只有让案件留在市里、凶手攥在手里,她才能够决定如何应对,最大程度地洗白自己。
毕竟,对于兰景茗而言,王彧案与自己的政治前途息息相关。王彧案由市局侦办,兰景茗才能拥有控制权和解释权。案件如何定性、真凶是谁、涉及哪些人,一切都还在可控的范围内。一旦真凶被专案组先找到,那么案件的侦办必定是另一番光景,等待她的也将是另一番结局。
正是有了这样的考量,兰景茗才会气急败坏、当场发飙,要许言午不惜一切、捉拿凶手。
只是,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谁都明白聊斋的魅力。对于兰景茗的小心思,许言午自然是心知肚明。以他老奸巨猾的狐狸属性,兰景茗越是火急火燎,他估计越会不急不慢。
办案权,迟早还会落到专案组的手里。
李人骏录口供的当晚,兰景茗与柳韵一夜未眠、直到天亮。当时,李人骏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小姨,天都快亮了,您在这儿等了我一宿吧。您是担心我呢,还是担心您自己啊?”
东平的天快亮了,李人骏的话一语双关。
枪响之后,没有赢家。王彧案的真凶,肉眼可见;兰景茗的落马,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