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潭飘雪的“三情文化”是什么?它凭借哪些具象的感知力,在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于广大茶友心中历久弥珍?
中国制茶大师徐金华的府上有一副字画,上面题着“碧潭集雅士”五个字,字写得飘逸闲适,观之让人心生雅兴和愉悦。然而,到底是谁以字换茶,曾在这雅室内大施才华,目前已不可考究,毕竟,自从碧潭飘雪问世以来,前来以画换茶、以诗换茶的文人雅士,从来络绎不绝。
只不过,这副字画很好地说明一个问题,竹叶青茶业出品的碧潭飘雪,不单是高品质茉莉花茶开创者,更是构建了一个兼具诗意、雅兴、淡然平和的空间,让四方好友在这方“碧潭”中,在清新雅致的茶香中,自在谈天,感受相聚的美好。而这正好展现了碧潭飘雪“三情文化”的深厚底蕴。
正是一幕幕丰富的文化往事,纯粹的爱茶之心、制茶匠心,以及家人之间共创,让碧潭飘雪的“三情文化”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隔阂,徜徉在每个茶友的心中,不仅有滋味醇厚的舌尖记忆,也兼具深厚的人情之美。
作为中国茶文化的长期研究者,徐公历经十多年探索,终于研制出了碧潭飘雪。此后每一年的伏天暑热,就成了徐公阖家最忙碌的时节,女儿择花,夫人制茶,选花、采花、包花、窨茶、炒茶……在整个过程中,无不展现出徐公一家人的浓厚感情,让碧潭飘雪拥有了深刻的“亲情”烙印。
而制茶的初衷,是徐公想用一杯高品质茉莉花茶,招待家中往来不绝的诗友和画友。这番苦心没有白费,大家喝过碧潭飘雪后被其品质打动,并激发了心中的雅兴,或是为其赋诗,或是为其提起画笔,刻画心中的茶情,在这方“碧潭”中施展自己的才华。
书画名家黄纯尧,在品过碧潭飘雪后,其醇厚的口感,让他当即赋道:天生丽质明前茶,清香入骨窨制花,叶形汤色皆佳品,异军突起徐公茶。原四川省政协副主席章玉钧,也曾为碧潭飘雪赋诗:碧峰绿树雾云多,潭水清甜茶好喝,飘忽遐思声播远,雪化尘嚣六神和。台湾画家徐术修曾前往四川徐公家做客,徐公用碧潭飘雪盛情款待,徐术修则赠给徐公一幅画作,双方达成了一段跨越海峡、以画换茶的美谈。
回忆那段碧潭飘雪的赏味之旅,徐公一家对友情的珍视,其乐融融的亲情,以及对茶道的孜孜追求,最终都汇聚成“三情文化”。
随着碧潭飘雪的名气日盛,出现了需求增大、产量不足的矛盾,仿品也横行于市、品质参差不齐。为让品牌进一步发展,徐公经过严苛抉择,将“碧潭飘雪”品牌独家授权于四川省峨眉山竹叶青茶业有限公司。
在竹叶青茶业的赋能下,碧潭飘雪的品质迈向了新高点。原料只选明前采摘的600-1500米峨眉高山绿茶,深入“中国茉莉之乡”广西横县摘取双瓣茉莉花蕾,将窨制工艺3-4次改良到6 次(论道级达9次),历经六窨一提,使飘雪“既闻茶香,又见花形”,近似雪花的花瓣与清澈碧绿的茶汤相映成趣。同时,竹叶青茶业基于规模化生产加工工艺,让碧潭飘雪实现从家庭自产到品牌量产的产业升级。
由亲情、友情、茶情构建的“三情文化”,是碧潭飘雪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十分重要的文化注脚,同时也是一份理想的国人生活方式样本。其中,“亲情”的核心是亲仁睦里,由家及邻,推己及人,博爱为尚,和谐为亲。“友情”的核心是“友于琴瑟”,君子之交淡如水,君子之情浓于茶。“茶情”的核心是贵自然,祛豪华,尚俭朴,茶尚自然,上善若水。
所以,碧潭飘雪的“三情文化”,不仅是对茶道的一种传承,更是对生活之道的一种诠释。它让茶友在品茗之时,也能感悟生活的美好,体会人间的温情。在这一过程中,碧潭飘雪不仅成为了一款名茶,更成为了一种文化的象征,一种生活方式的代言,引导茶友去追寻生活中属于自己的“碧潭”,在那里,找到真正的自我,体验到生命中最纯粹的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