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现在距离9月3日的大阅兵还有一段时间,但这几天解放军空军可能参加阅兵的机型已经被陆续曝光,其中有一张黑色歼-20的照片引起了美国媒体高度关注。
原因无他,这张照片上的歼-20并非我们之前常见的型号,而是一架双座型战机。
美国“战区”网站指出,尽管双座型歼-20的照片早在数年前就已经曝光,但这还是外界第一次看到正式喷涂了黑色涂装和编号的双座型歼-20,这意味着该机可能即将投入作战部署或者已经开始服役。
全新的黑色歼-20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媒体认为,双座型歼-20的黑色涂装很可能是一种新型的雷达波吸收涂层,用于为战机提供更好的低可视化能力。
与早期的歼-20相比,双座型歼-20最大的改变,自然是增加了一个飞行员位置。
我们之前介绍过,尽管中美在“未来空战模式是无人机协同有人战机作战”上达成了共识,但双方却各自走了一条截然相反的路线:
美国空军押注于人工智能辅助飞行员决策,即由人工智能为飞行员提供武器打击建议、情报分析以及控制无人机作战,像美国空军的“协同作战飞机”计划(CCA)就是给无人机接入人工智能。
美国空军的CCA计划模型,至今都没造出来实机
但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这一路线并不被美国媒体看好。“战区”网站认为,当前的人工智能技术水平并不足以支持其成为战机的“大脑”,而且在复杂作战环境下,人工智能系统极有可能被敌方的欺骗策略蒙蔽,或因过多的数据涌入而导致任务饱和,进而为飞行员提供错误的建议。
相比之下,美国媒体更看好中国的技术路线,即由前座飞行员操控战机,后座飞行员肩负起空中任务指挥官职责,在人工智能技术辅助下进行决策。
这是在人工智能技术不成熟的情况下,实现“忠诚僚机”战术最有效的方式。双人组飞行员可以更好地分析传感器与数据链提供的海量信息,以及发挥隐形战机的性能,并提升其他较弱的作战资产效能。
这张照片已经可以明显看出歼-20的两个座位
因此,在双座型歼-20曝光后,美国媒体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已经在未来空战模式的探索道路上走在了美国等其他竞争对手的前面,因为美西方空军序列中没有类似的隐形战机。
除了座舱的调整以外,双座型歼-20的另一个改变是雷达罩进行了重新设计。“战区”网站推测双座型歼-20很可能换装了氮化镓有源电子扫描阵列雷达,其产生的热量更低且能够在更高的电压下工作,这意味着雷达的输出功率更大,元件尺寸又相对较小。
此外,根据网上曝光的照片,美媒还指出双座型歼-20配备了与美军“闪电”战机(F-35)类似的光电瞄准系统,用于为战机提供精确的空对空与空对地探测能力,可显著增强战机的目标识别与探测范围。
美媒认为双座歼-20的雷达和光电瞄准系统应该是新装备
过去网上有句话叫“美国人负责想象,中国人负责实现”。这句话虽然有调侃之意,但实则也反映出我国在先进军事技术领域长期扮演追赶者,而非引领者的角色。
而双座型歼-20的出现,则打破了这一固有认知。如美媒评论所说,双座型歼-20是我国在未来空战模式探索道路上迈出的一大步,它不仅标志着歼-20系列战机的成熟,更意味着中国军工与军事装备已经脱离了过去的仿制追赶,转向以创新为核心的新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