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诗中所言不假,今日恰好处暑,不用等到三日后,早晚的“新凉”便来了。
昨晚出门散步,一阵风过,几片蝴蝶形的黄色叶片落在眼前,秋天近在咫尺。
老人们的手中不再握着摇扇,毕竟不带暑气的凉风吹着已经很舒爽。
在小区附近的绿林间闲逛了几圈,暮色深沉时打道回府。
路过楼下的便利店,老板老刘正坐在门前,侍弄着一盆茉莉。
一旁的茶桌上,平时用的盖碗已经撤了下去,换成了一只玻璃煮茶壶。
壶内已经煮上茶了,他抬头见我,笑着招呼道:“过来喝两杯,刚好是上次你送的茶。”
不多推辞,入座捧了一杯茶汤慢慢喝下,温润甘醇的茶汤滑过喉咙,暖意从胃里升起,舒坦。
老刘是位爱茶之人,我刚搬过来的时候,就经常看见他坐在门口喝茶。
他性子直爽,光顾便利店时,因为有共同语言,总会闲谈两句。
前阵子,他送了我几泡熟普尝鲜,我便也回了几泡老白茶。
过了处暑,天气由热转凉,空气也干燥许多,多喝些老茶润一润,确实更舒服。
不仅如此,这个时节,我们的喝茶方式也该适当调整。
养成良好的喝茶习惯,不仅能喝得更有味,对身体也有颇多好处。
《2》
秋天喝茶好习惯一:多喝热茶。
处暑一过,最大的感受就是,早晚的温度降下来了,这几日睡觉也不用开空调了。
虽然中午还有点暑气,但盛夏的粘腻和闷热已经散了不少。
这个时候,如果还习惯像三伏天那样,从冰箱拿出冷泡茶和冷饮来解渴,对身体就不太友好了。
按照中医的理论,夏秋之交,外界的阳气开始收敛,我们的人体也应开始养精蓄锐,为冬天做准备。
此时大量喝冷饮,就是在给身体添堵,容易出现腹泻、腹痛的毛病。
而喝热茶,首先能帮助我们温暖身体,驱散体内的寒气。
这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温暖,有时甚至比添衣来得更直接有效。
并且,用沸水冲泡茶叶,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激发茶叶的内质,无论是香气、滋味,还是各种营养物质,都能融入到茶汤中。
一杯热茶,喝起来才更香、更醇、更饱满。
处暑开始,摒弃喝冷泡茶、冷饮的坏习惯,学会用一杯热茶驱寒去燥。
《3》
秋天喝茶好习惯二:多喝风味温和的茶。
秋天喝茶,不仅喝茶的温度要从“凉”转“热”,茶叶的种类最好也跟着季节做一些调整。
夏天茶桌上的常客,是绿茶、新白茶一类滋味鲜爽、口感清冽的茶,但秋季天气转凉、空气干燥,更适合喝一些发酵程度较高、茶性温和的茶。
比如红茶、老白茶。
重度发酵的红茶,茶香甜醇,茶性温润,既能补充水分,又能给人带来愉悦的心情。
老白茶经过陈放后,茶性趋于平和,风味也愈发醇厚,更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美誉。
平时多喝些老白茶,对缓解秋季常见的口干舌燥很有帮助。
闲暇的时间,取点老白茶放进煮茶壶里,茶水沸腾时,药香、陈香也充盈了整个房间。
煮出来的茶汤浓郁清润,喝上一杯,从手心到脚心,都是暖融融的。
从清爽的绿茶、新白茶,转向醇和的红茶、老白茶,我们的身体也能更好地适应季节的转换。
《4》
秋天喝茶好习惯三:煮茶前称茶。
说到煮茶,就不得不提一个很重要但又很容易被忽略的小习惯。
煮茶之前,最好用克秤称一下干茶的重量。
很多茶友煮茶时,看到容量较大的煮茶壶,担心茶味太淡,就会不自觉地抓一大把茶叶放进去煮。
煮茶时投茶量过多,很容易导致煮出来的茶汤过于苦涩。
盖碗泡茶和煮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方式,盖碗泡茶用的是快出水,沸水与茶叶接触的时间很短,110毫升的盖碗投干茶5克正好。
而煮茶时,茶叶长时间在热水中翻滚,内含物质会不断被榨取出来,如果投茶量过多,茶汤会变得非常浓。
这样的茶汤不仅苦涩难喝,茶多酚、咖啡碱等刺激性物质的含量也很高,喝多了对身体不好。
所以煮茶时,300-400毫升的水,投茶2-2.5克足矣。
在茶桌上备一把小克秤,投茶之前先称一下,心中有数,煮出来的茶汤浓度才恰到好处。
《5》
秋天喝茶好习惯四:喝茶小口喝。
最后,喝茶友们聊聊喝茶的方式。
燥热的夏天过去,人的心境也该放松下来。
而喝茶本身也是件让人放松的事,因此,我们喝茶时,最好“慢”下来。
部分茶友喝茶像喝酒,喜欢大口大口地豪饮,一主人杯的茶汤,对他们来说也就是一口。
喝完一杯之后,又马上续上新的一杯,节奏非常快。
但这样喝茶,首先很难真正品味到茶汤的美妙。
茶汤入口,最好让它多在口腔中停留一会,感受它的香气、汤感,体会回甘。
其次,从健康的角度来看,茶叶喝得太急、太快,对身体也是一种伤害。
茶汤温度还没降下来就喝下,长期以往,会对食道和口腔黏膜造成伤害。
喝得太快,也增加了被呛到的风险。
不如将茶汤倒入品茗杯中晾一晾,温度适宜、不烫口之后再喝,更为健康。
《6》
处暑是季节的过渡,我们的生活习惯也该在这个时候开始调整。
养成几个喝茶的好习惯,往后的茶生活才能保持愉悦。
多喝热茶、学会选茶、称茶、品茶,仔细感受每一杯茶汤的滋味和温暖。
虽然都是简单的小事,但却能让我们在喝好茶的同时,也让身体更健康。
从这个处暑开始,舍弃那些坏习惯,一起安安稳稳地度过这个秋天。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5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