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各类离奇案件不断涌现。在这一背景下,一些案件最终被破获,而有些案件却成为悬案,随着时光流逝,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今天,我们要讲述的这个案件便是一桩悬案,这起案件发生在民国八年,涉及多方人物,案件侦破经过了四年之久。案件的真相被揭开时,所有人都为凶手的巧妙手法所震惊。
故事的开端,源自于一个生日宴会。
那是民国八年冬季的一个日子,住在湖南乡下的富商严振海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满心欢喜地庆祝自己的六十岁生日。严振海,作为一个聪明能干的商人,年轻时曾离开故乡,走南闯北,凭借出色的口才和敏锐的眼光积累了第一桶金,之后凭借这些积蓄开始做生意,逐渐做大做强,财富也不断增加。生意越做越大,严振海的钱财更是翻了一番。
后来,随着清朝的灭亡和时局的动荡,严振海决定离开北平,回到故乡。他把自己辛苦赚来的财富投到了家乡,盖起了大宅子,雇佣了很多看家护院的仆人,安心过上了富裕的生活。日复一日,严振海的日子过得安逸无忧,他品茶、赏花、逗鸟,享受着闲适的晚年时光。
严振海的家庭成员颇为庞大,他与前妻育有三子三女,此外,他还带回了一个年轻貌美的女子,名叫玉玲珑。玉玲珑是一个极具神秘背景的女子,据说曾经有过不光彩的过去——所谓“暗门子”,即在青楼工作但未注册的女子。虽然玉玲珑有着这样的历史,但自从与严振海成婚后,她生活得安分守己,和严振海过得十分和谐。她年纪轻轻,保养得当,姿色出众,深得严振海的宠爱。
严振海的家中除了他的妻妾和子女,还有几位侄子、家丁和佣人。严振海是家中的绝对权威,他的六十大寿成了全家人焦点。为了给严振海办一场体面的生日宴,家人商量了很久。有人提议豪华宴席,但严振海却提出了一个不同寻常的主意——他希望举行一场“活出丧”的庆祝活动。
所谓“活出丧”,是指在自己还活着的时候,举行一次自己的葬礼。虽然这一习俗听起来让人觉得有些怪异,但在当时,尤其是对一些老年人来说,提前感受一下自己的葬礼,看看子女们的哭泣,似乎成了一种心理需求。虽然这主意有些荒唐,但严振海既然提出了,家人也只能依从他的安排。
于是,严振海的子侄们开始准备这场“活出丧”的盛大葬礼,甚至连棺材、吹鼓手、纸人纸马等一应物品都准备齐全。严振海自己也按计划扮演着“死人”的角色,每天躺在棺材里,旁人照常为他送饭、泼茶。邻里听闻此事,纷纷议论,笑称“钱多造的”。
生日宴那天,严振海心情愉快,安排了丰盛的宴席,宴会过程中,他多喝了几杯酒,随后叫来玉玲珑为自己泡一壶好茶,并吃了一碗长寿面。接着,他爬进了自己的棺材,准备好好休息。严振海心想着,若是过了今晚,那这场“活出丧”也算完美,接下来就可以安然离开了。
然而,次日清晨,严振海的三个儿子发现了异常。按惯例,严振海总是早起,可这天阳光照进窗户,却没有听到他起床的声音。老三严志载急忙前去查看,眼前的一幕令他大吃一惊——躺在棺材中的严振海已经面色铁青、七窍流血,显然已经死去多时。严振海的家顿时乱作一团,原本是为父亲办寿宴,结果竟成了真正的丧事。
此时,长子严志厚冷静地指挥家丁把门关上,阻止任何人离开,并迅速报案。当地的保安团接到报案后派来了两位经验丰富的警员——王朝生和李石头。两人经过观察后,立即认定严振海死于毒害。接下来的调查则围绕严振海的饮食展开,寻找可能的毒源。
经过一番详细调查,警方发现,严振海在死前只吃了一些菜、面和酒,最关键的是,他还喝了一壶茶。于是,警方把怀疑的焦点转向了泡茶的人——玉玲珑。她当时亲手为严振海泡了茶,且没有其他人参与。
看似证据确凿,但严振海的三个儿子却不愿相信玉玲珑会杀害父亲。他们表示,玉玲珑对严振海一直很照顾,家中的兄弟也深知她的真心,因此排除了她的嫌疑。
然而,案件并未就此平息。几天后,案件的突破点出现在了一个偶然的事件中。当王朝生和李石头再次聚会时,一次茶壶意外的破损,竟让他们联想到了一些不为人知的细节。这一发现最终揭示了一个长达四年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