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景洪市勐龙镇勐宋古茶山,一幅以党建为笔、生态为墨、文化为魂绘就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近年来,勐宋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培优育强村党组织、壮大村集体经济,让千年古茶山焕发新生机,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文化传承与产业兴旺深度融合的特色振兴之路。
党建引领:村党总支搭台,茶农共同唱戏
清晨的勐宋古茶山云雾缭绕,勐宋村党总支书记何永能穿梭在古茶树林间。这片总面积3万多亩的古茶园,是村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过去,由于缺乏强有力的党组织和带头人,茶农们守着金山银山却难致富。”何永能抚摸着斑驳的树干感慨道,如何激活古茶产业,选好配强“领头雁”是产业发展的关键。
在勐宋村党组织牵头下,党员干部带头行动,创新实施“林茶共生,林茶共管”模式,并创立“一树一档”保护制度,为200年以上树龄的9300多亩古树,建立专属“生态身份证”,一年仅采一季春茶,让古茶树生机勃发,奠定“有机生态茶”的坚实基础。随着科学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群众经济效益慢慢好转,茶农们都自觉跟随党总支“唱戏”,守护着这片绿水青山。
科技赋能:智慧化管理,数字链监测
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勐宋村党总支在探索中找到了答案——科技赋能,智慧兴茶。
在古茶园里,除了茶农忙碌的身影,还悄然矗立着一些监测设备。这是村党总支为实时监测着茶山土壤墒情、气象变化、空气质量等关键数据引入的智慧茶园管理系统,为茶园的科学管理和精准施策提供“参考答案”:从生产计划的优化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再到茶叶生长的全过程实现了数字化记录和可追溯。
“以前卖茶靠嘴皮子,现在卖茶靠数据链。”党员茶商王先生介绍道,“消费者通过扫码就能看到茶叶从哪棵古树来、生长环境如何、谁采的、怎么加工的。这种透明度和信任感,是党组织推动数字化治理带来的直接红利。”
正是这种对生态的极致坚守和对品质的透明承诺,换来了市场的广泛认可。勐宋古树春茶以其金黄透亮的汤色、醇厚饱满的口感、独特的山野气韵,赢得了高端消费者的青睐,价格和销路稳步提升。
产业融合:“绿叶”撬动多元业态,文化赋能凝聚合力
产业要兴旺,必须突破单一产业瓶颈。勐宋村党总支敏锐把握消费趋势,以党建为纽带,深挖茶文化内涵,推动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在茶文化打造中,勐宋村党总支依托茶马古道历史底蕴,在村文化广场、村史馆精心打造茶文化展示墙,并在每年的“国际茶日”举办“斗茶大赛”,各族茶农身着盛装,载歌载舞,与八方茶友共庆喜悦。为增强游客体验感,村党总支开办茶文化体验馆,让游客体验采青、杀青、揉捻、晒青、石模压制等全流程传统工艺。
在党员示范户李冬兰家的厨房,阵阵茶香诱人。她正精心烹制一桌别具风味的“茶宴”:茶叶煎蛋外酥里嫩,白茶舂鱼鲜嫩爽滑,茶香鸡香气扑鼻……“在党组织的引领下,我们几乎连饮食都融入了茶文化,想着怎么把勐宋茶做得更吸引人?”李冬兰笑着说。
茶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兴起。勐宋村许多村民在家门口开起了特色民宿、茶坊、农家乐等,推出精品古茶山徒步线路,并积极开发茶文创、茶研学等新业态,村民收入翻了几番,生活越来越好。
站在古茶园观景台远眺,连片茶园如绿色锦缎,白墙青瓦的新居点缀其间,欢声笑语萦绕山野。昔日的边境古茶山,如今已成为带动一方百姓增收致富的“金山银山”。
来源:云南民族网
下一篇:一片茶叶里的乡村振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