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伏天临近,天气也越来越热,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不少地区日最高气温突破40℃,“出门5分钟,出汗2小时”成了很多人的常态。
本周日,正式入伏!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也即将开启。
在三伏天的高温环境下,人体一方面因为汗液大量蒸发带走水分和电解质,容易引发脱水、乏力;另另一方面,高温还会影响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导致情绪烦躁、注意力下降,甚至出现“情绪中暑”的情况。
比起冰镇饮料的“即时降温”,老祖宗的传统养生智慧里,有着“三伏喝茶”的好习惯,契合着更加科学的健康逻辑。
很多人觉得一大口冰饮喝下去特别散热,其实人体散热主要是通过汗液蒸发和皮肤血管扩张。
冷饮虽能短暂降低口腔温度,但低温会刺激胃肠道血管收缩,反而可能抑制汗液分泌,影响身体散热效率。
而茶的适饮温度通常在40-60℃之间,既不会过度刺激肠胃,又能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代谢。
同时,茶叶中的茶多酚则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减少高温下自由基对细胞的损伤,辅助维持体温调节系统的稳定。
三伏天出汗多,除了水分,人体还会流失钠、钾、镁等电解质。
单纯喝水虽能补水,但无法补充这些关键矿物质。
茶叶中天然含有钾、镁等矿物质,且茶氨酸等成分能促进唾液和消化液分泌,在提升人体对水分的吸收效率的同时,补充夏天因为流汗而损失的电解质。
根据研究,高温会直接影响大脑中5-羟色胺的分泌,这是一种与情绪调节相关的神经递质,导致人容易烦躁、易怒,这就是“情绪中暑”的核心原因。
日本学者的一项研究发现,饮用含L-茶氨酸的绿茶后,受试者在高温环境下的焦虑评分平均下降15%。此外,茶香中的挥发性物质如芳樟醇、香叶醇等能刺激嗅觉神经,直接缓解紧张感。
无论是故老相传的经验,还是现代实验室的研究数据,都在印证一个事实:三伏天补水解暑,更应该喝茶!
7月25-28日,第26届上海茶博会即将在上海世贸展馆举办,各地好茶汇聚一馆,免费入场品鉴。
这个夏日,不妨带上家人、约上好友,来世贸展馆,看茶烟袅袅升起,让茶香混合着夏日蝉鸣,感受下三伏天里最清凉的养生雅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