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形似蛇状、身怀“透视眼”与“柔骨功”的仿生设备——管道检测智能机器蛇,近日在韶关市新丰供电局完成验收。
该设备为东莞理工学院与韶关新丰供电局借助“双百行动”校地共建机制联合研发,将为新丰县电力基础设施运维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
在日常电缆检测中,新丰供电局曾面临着人工排查效率低、传统刚性设备难以适应复杂管型等痛点。2024年3月,东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与新丰供电局签约共建了“电力智能运维工具研发实验室”,期望通过技术创新,解决电缆检测和管道堵塞排查的难题。
经过一年技术攻坚和多次实地测试,他们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款针对150毫米直径电缆管道的仿生智能检测设备样机。
校方介绍,“管道检测智能机器蛇”在技术创新上实现四大突破——
首先是管内情况实时查看。机器蛇蛇头搭载高清摄像头,可实时回传管内图像。通过该视觉系统监控,能够确定电缆管道内是否有阻塞异物及管道破损、压溃等情况,为后续电力线缆铺设方案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其次,具备柔性仿生结构。该设备的多关节机械臂模拟蛇形运动,突破传统刚性检测设备的空间限制,可在地下电缆管道复杂弯道、狭窄空间内自由穿梭,解决人工检测“够不着、看不全”的痛点。
机器蛇还具备轻量化与易用性。2.5千克轻量化机身配合快装快拆模块,基层运维人员可快速部署,降低技术使用门槛,真正实现“把实验室成果搬到田间地头”。
此外,能够进行全场景赋能。设备除搭载高清摄像头承担电力管道运维检修任务外,其模块化设计与多传感器配置还可拓展至地震救援、塌方探测等高危场景,实现“一械多用”的技术复用价值。
“样机的通过意味着我们新丰供电局在电缆管道智能运维领域迈出了从0到1的关键一步,为电缆管道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路径。”验收交流会上,新丰供电局总经理欧小波表示。
校方表示,该项目由东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仿生机器蛇研发团队具体承接,并由学校校长马宏伟牵头的广东省城市生命线工程智慧防灾与应急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机器人重点实验室、机器人与智能装备创新中心、东莞市智能仿生机器人技术与系统重点实验室等平台进行技术支撑。
据介绍,该研发项目还通过“项目制”培养模式,带动3名研究生以及30余名学生参与核心技术研发,形成“科研育人—产业应用—人才反哺”的良性循环。
南方+记者 陈伊纯
【作者】 陈伊纯
广东教育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