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庆四年春,白居易于西湖畔挥毫,一首《春题湖上》道出湖山相映的醉人风致。而今,这抹浸透诗行的千年雅韵,再度流转 ——以茶为媒,隐匿于西湖南岸的浙江西子宾馆·西园茶馆,携一缕茗香,晕染杭州城的闲适时光。
△茶馆鸟瞰
浙江西子宾馆又名汪庄,原系汪裕泰茶庄,始建于1927年。作为西湖四大名园之一的历史圣地,其坐落于雷峰塔下,占地约290亩,三面濒湖,湖岸线长达1500余米。在这里,设计承袭汪氏"西湖月会"的文人传统,将昔年的琴茶艺事,转译为当代的"东方美学"。赏湖品茗、行舟问茶,时间在此因无用而深刻。
△ 茶馆迎湖外立面
△西园茶馆正入口
东方美学,言有尽而意无穷。设计以此为道,将东方之韵凝于当下。映入眼帘的二层雅阁,坡式屋顶,似诉千年风雅;青绿墙体,以婉约之姿,将翠山与茶妍映入空间脉络。
△茶馆入口门厅
入口门厅处,屏风上茶叶纹透光浮动,八角窗纳八方气象。绿染木皮纹理,似龙井下水初绽的叶脉,诗境氤氲。
△水台茶亭
抬高处理的茶台,以几何体块构筑空间序列。雪松木皮肌理如山水皴笔,在触手可及的肌理间,纳入自然的呼吸感。
△ 观景座位
落地玻璃将西湖四季裁作立体长卷,移步、饮茗、聚谈间,湖光山色如卷轴般徐徐展开。视线随廊道流转,一汪清池汩汩流淌。波光潋滟间,太湖石嶙峋耸立,将远山近水的气韵悄然凝驻,形成室外与室内人文景观的遥相呼应。
△“西湖春”包间
西湖春寓意着一切美好的开始,生机盎然的状态。八人茶室西湖春,长条茶桌如墨色卷轴静展。品茶人于此恍若恍若亲临自然 —— 阳光拂过,留下一室斑驳树影;一面西湖屏风,令人顿觉“一席茶间坐忘尘嚣,半日闲情尽付春光”。
△“西湖月”包间
玻璃茶台如无波湖面,穹顶吊灯,如同一轮明月悬挂在湖面之上。湖上升明月,月湖之美,名副其实。
△“玉堂”包间
四人间玉堂,伴袅袅茶香,宾客围坐方桌下棋闲谈,闲谈声碎间,分外惬意。
△“寻音轩”包间
穿过光影交错的走廊,榻榻米风格的寻音轩映入眼帘。整面朝南的落地玻璃如天然画框,将酒店内园林景观无缝引入室内。
△“方寸”包间
茶馆最精巧的两人雅室,取名为方寸。“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古人以方寸指心。空间虽小,意味无限。
△旋转楼梯
雕塑感十足的楼梯亦为一处点睛之笔。古铜色螺旋楼梯内嵌翠木扶手,如青蛇盘绕而上,融合顶端悬球形灯珠,构成"青蛇戏珠"的东方意象,引人联想至雷峰塔传说。
△“染翠轩”包间
踏入八人雅室染翠轩,六扇通顶移门设计,令空间可敞可闭。室内的背靠背沙发、方形茶几、圆形茶桌,解构传统对称布局,自成意趣。望向窗外,满窗绿意漫卷而入,恍若自然生长于室。
△“玉阁”包间
从狭长走道步入八人间玉阁,四人方桌、双人沙发围合出多功能空间,兼具棋牌与茶饮功能。眼神落至窗外,草木错落叠翠,远山亭台对望,生机无限。
△“松风阁”包间
步入松风阁,3.9米绿色大理石茶桌,搭配弧形转角沙发,完美容纳商务雅谈与闲适品茗场景。窗纳深景,不经意地一瞥,葱茏草木层叠如画,恰应"松风"妙喻——壶中沸水翻涛,松浪千叠。
△“碧霞”“云华”露台
隐于古树间的室外露台,与湖景对望。春秋两季,乘气温刚好,望湖品茶,枝桠掩映处偶现雷峰塔影,更添几分禅意。
△户外夜景
与东方美学的对话,对自然四季的描摹,以及对人文旨趣的勾勒,构成了茶事生活的叙事脉络。在浙江西子宾馆·西园茶馆中,设计发掘东方与现代的联结,令古时文人生活的情趣和审美,焕新、再现于当下。
△博弈
一面是城芯繁华的高效运转,一面是湖畔松风的隐逸私语。时间于此,步入慢调。人茶相依,自然而然,空间的东方意境与情感记忆共融、和鸣,续写杭州城的千年风雅。
◀ 左右滑动 ▶
项目信息
项目名称 | 浙江西子宾馆·西园茶馆
室内空间面积 | 830㎡
露台空间面积 | 320㎡
室外景观面积 | 1500㎡
室内设计单位 | 杭州诺瓦空间设计有限公司
项目主创总设计 | 孙操
建筑设计 | 杭州方田建筑设计事务所 李爱国 汪建辉
项目地址 | 中国 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