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搜狐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最近这几天,福州的各大著名景区,人满为患,堵得水泄不通。
这些景区周围的酒店价格,翻了两三倍,属实有些吓人了。
不过,旅游旺季,涨价实属正常市场行为。
毕竟,我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旅游能带动很多地区的经济。
不过,回归五一节最初的意义,是为了犒劳辛苦工作的普通大众。
现在大部分劳动者都享受着八小时工作制,真是名副其实的劳动节啊!
不过话说回来,爱喝茶的人出门旅行确实有点头疼。
因为平时喝惯了喜欢的茶叶,路上喝不到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其实随身带点茶叶是个好办法,虽然旅途奔波容易累,但当你又渴又困时泡一杯茶,不仅解渴提神,茶里的营养还能帮你恢复体力,好处颇多。
要是你也有这样的烦恼,不妨试试下面几个小妙招,既能满足喝茶的爱好,又能让旅途更舒坦。
《2》
一、便携茶具:轻装上阵,随时泡茶
便携茶具的设计初衷是解决旅行中泡茶的需求,既要保证茶汤品质,又要兼顾携带的便利性。
对于短途旅行或自驾游的茶友来说,随行杯或保温杯是最基础且实用的选择。
这类工具不仅能长时间保持水温,操作也简单,适合快节奏的出行。
像红茶这类比较耐泡的茶尤其适合用保温杯闷泡,因为它们对水温的适应性较强,长时间浸泡也不会过度释放苦涩物质。
但需注意投茶量的控制,通常建议300毫升水搭配2克茶叶,避免因茶叶过多或浸泡时间过长导致茶汤过于浓涩。
如果行李空间允许,迷你盖碗套装能提供更专业的冲泡体验,例如80毫升小盖碗搭配便携公道杯。
这种组合尤其适合岩茶、乌龙茶等对水温敏感的茶类,因为盖碗可以快速出汤,避免茶叶因长时间高温浸泡而变得苦涩。
近年来,市场上还出现了折叠硅胶盖碗,其重量轻、体积小,收纳后仅有巴掌大小,非常适合背包客或空间有限的旅行者。
这类产品既保留了传统盖碗的功能性,又通过材质创新实现了极致的便携性。
《3》
二、独立包装茶:泡袋装或饼干茶
茶具准备妥当后,如何在旅途中轻松带茶也十分重要。
独立包装茶是旅行场景下的理想选择,尤其适合高铁、飞机等公共交通工具。
这类茶叶通常以单泡形式封装,每袋5-8克,使用时无需称量,直接冲泡即可。
像岩茶和红茶的单泡装设计非常人性化,既省去了携带茶具的麻烦,又能保证每次冲泡的茶叶用量精准。
对于白茶爱好者来说,压制成饼干茶的寿眉小方片是另一种便捷选择。
每片约2.5克,紧实抗压,不易碎裂,非常适合随身携带。
为了进一步保护茶叶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可以将泡袋装入硬质小药盒中。
这种收纳方式不仅能防止茶叶被压碎,还能避免泡袋因摩擦而破裂。
另外,独立泡袋茶多为试饮装,长期储存时建议将茶叶转移至铝箔袋中避光保存,避免高温环境加速茶叶氧化,影响风味。
《4》
三、自制茶包:碎茶的巧妙利用
除了独立包装茶,日常碎茶也能通过创意方式派上用场。
日常饮茶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碎茶,这些茶叶碎片看似无用,实则可以通过自制茶包变废为宝。
将碎茶装入无纺布茶包中,每包约3克,非常适合用马克杯快速冲泡。
茶包不仅能过滤碎渣,避免茶汤浑浊,还能方便在餐厅等公共场所使用大壶开水直接冲泡。
这些碎茶包,平时带出门喝,刚好合适。
玻璃杯泡、保温杯泡、出门吃饭时用店家提供的大壶泡、煮茶时直接放一包等等,在上述情景下,带茶出门最为实用。
此外,茶包还支持灵活拼配,例如将陈皮与熟普碎混合,既能缓解旅途饮食的油腻感,又能增添茶汤的风味层次。
选择茶包材质时,建议优先考虑食品级玉米纤维材质的茶包。
这种材质耐高温且无异味,不会影响茶叶的本味。
自制茶包不仅经济环保,还能根据个人口味自由调整茶叶组合,是旅行中既实用又个性化的选择。
而且茶包里的茶本就是碎茶,外层还套着“隔渣袋”,哪怕旅途中再次受到挤压碰碎也无妨。
《5》
四、密封分装:保鲜防串味
对于长时间旅行或需要携带多种茶叶的情况,分装是保持茶叶新鲜度的关键。
像白茶饼可以提前撬成5克左右的薄片,用铝箔密封袋分装。
而普洱茶饼则建议使用小号牛皮纸袋搭配食品级脱氧剂,以延缓潮湿环境对茶叶的影响。
分装工具可以选择迷你茶罐或硅胶折叠收纳盒,这些容器轻便抗压,适合长途携带。
调味茶如茉莉花茶,需特别注意单独密封,因为其香气浓郁,容易与其他茶叶串味。
通过科学的分装和密封,延缓潮湿环境对茶叶品质的损害,还能确保每种茶叶的风味独立纯净,满足旅途中的多样化饮茶需求。
《6》
出门旅行本是为了看美景、放松心情,去不同地方感受当地特色,体验新鲜的生活。
不过说实话,旅行其实挺累人——在陌生地方走街串巷,运动量比平时大很多。
这时候如果口干舌燥,比起含糖的奶茶饮料,泡杯自己带的茶更健康。
既能解渴,又能缓解想家的情绪。
随身带着常喝的茶,就像有个老朋友陪着,一个人旅行也不觉得孤单。
一杯好茶能给你满满的能量,旅途中的风景、遇到的人和事,还有那杯暖心的茶,都会成为你难忘的回忆。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