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强调“大反转”情节,往往压缩了微短剧的“文化内核”,很可能沦为“弃之可惜,食之无所得”的鸡肋。何以破局?唱好网络微短剧创作“大合唱”。
真金白银+真情实意,打造全链条影视服务生态。去年,烟台市为发展影视,制定出台了《烟台市支持影视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每年拿出1500万元,实打实投入影视产业,鼓励“烟台元素”优秀影视作品的创作、争取影视项目落户烟台、支持建设影视(微短剧)产业园区(基地)、吸引国内外知名影视制作团队落户,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底气”。依托烟台传媒集团,成立了专业影视拍摄服务协调机构——山海仙境影视服务中心,为来烟拍摄的剧组提供细致全面的配套服务。目前中心已具备审核、承制、统筹等一体化服务功能。日前开机拍摄的《反诈师》就是服务中心引进落地并全流程服务的一部短剧。
融合创新是打开微短剧创作新境界的一把金钥匙,这是文化价值与思想价值的融合,是艺术表达与技术创新的融合,也是内容生产与传播能力的融合。例如,烟台不断加大与中国电影导演协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爱奇艺、腾讯、优酷、新浪微博等大平台和头部机构的合作,达成了包括创作、交流、人才培训等一系列合作项目,莱阳香岛湾未来电影协同创新产业基地、中国电影导演之家、央视微短剧基地之家等项目,搭建起了对外文化交流、吸引优质项目合作的坚实桥梁和共创、共享的优质平台。今年5月,烟台成功承办第四届山东网络视听大会,落户山东(烟台)网络视听创作传播服务中心暨微短剧审核站,这些都揭开了烟台影视产业发展新篇章。
以“微短剧+文旅”为切口,立足自身特点,坚持差异化竞争,探索地域文化表达的新路径。烟台,景色秀美、文化绚烂、品质厚重,是影视创作的天然摄影棚、灵感策源地和故事素材库。文化短片《山海酿千年》引领大家展开时空穿行:一瓶窖藏的美酒,封存着丝绸之路上文明交融的琥珀时光;一道至鲜的鲁菜,烩制出山珍海味碰撞的千年至味;一袭流转的霓裳,织就了海风浸润下非遗传续的瑰丽风华,便在“山海相淬、古今共酿”的哲思中淋漓绽放……听,山海交响,淬炼城市文化基因,打开烟火生活。
如何构建本土微短剧产业全链,并将影视作品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文旅消费场景?——在更高层面上做好顶层设计,凝心聚力共同寻求破局之道。在推动微短剧发展方面,山东印发《山东省推动微短剧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联合17家省直部门推出“微短剧+”创作计划,涵盖文旅、科技、教育、医疗等多个领域。近年来推出的《南来北往》《不完美受害人》《大河之洲》等作品,不仅赢得了观众口碑,更带动了文旅消费的显著增长。微短剧《当星光坠入花海》在烟台拍摄期间,20天内带动消费超500万元。通过“跟着微短剧游齐鲁”“跟着纪录片去旅行”等活动,将影视“流量”转化为文旅“留量”,进一步提升了旅游热度。
唱好网络微短剧创作“大合唱”,自然也少不了国际视野与全球格局。2025烟台国际海岸生活季启动仪式上,一个精心制作的短片《从海上来:外国游客的烟台初印象》成为点睛之笔,生动捕捉了俄罗斯、韩国等国游客初抵烟台时眼中闪烁的新奇与由衷的惊喜。这些鲜活的第一视角,不仅是烟台城市魅力“国际范”与“烟火气”完美交融的生动写照,更折射出这座城市日益提升的国际吸引力和包容性。
听,每一个微短剧都藏着烟台的巧思,每一个镜头都透着城市的温度,全方位、多角度地深度诠释着“仙境海岸 品重烟台”的独特魅力,让每一位看见它的人都能真切感受到,这座城市不仅有仙境般的海岸风光,更有厚重实在的生活质感。
(作者:邬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