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感觉真的是没剧可追了!
原本中央八台播出的《扫毒风暴》,那是被寄予厚望的。
结果开播之后,就因为过于摇晃的镜头、剧中闷热的环境,还有两位主演一个沉闷、一个跳脱的表演,更是让观众看不下去一点。
正在这个关键时刻,中央一台播出了一部历史剧《浴血荣光》。
《浴血荣光》中的名人形象
剧情先不说,光是王仁君扮演的“毛主席”一出,就牢牢抓住了观众的眼球。
作为近年来观众眼熟的“主席扮演者”,他出场之后,仅靠炯炯有神的眼睛就拿捏住了人物。
还有主席的三弟也早早出现。
黝黑的皮肤、满脸的汗珠子,一看就和内娱细皮嫩肉的小鲜肉们不是一个质感的。
倒是蒋介石的扮演者曹磊,让观众觉得有些意外。
不同于以往有些阴险毒辣的感觉,这位扮演者看着是一脸正气的。
毕竟在当年大火的《觉醒年代》中,他可是演活了鲁迅这位文学大家。
除了不一样的胡子之外,曹磊能塑造两个完全不一样的角色,也是看出了他的演技水平。
和蒋介石选角一样诧异的,则是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
张慧雯之前也是有一个胡搅蛮缠的“何悯鸿”影响了她的面相,这次涂黑出现倒是有点判若两人的样子。
尤其是说起各地革命的情况,一下子就让观众感受到了,他们对“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下,同志们情况的担忧。
有种小小的身体里蕴含着巨大力量的感觉。
剧中第三个出场的“名人”汪精卫,则是有点跳脱时代的感觉了。
谭凯的白色西装有点不像民国时期,一出镜就是霸道总裁略显油腻的味道,实在是让观众出戏。
而这次选角中差点意思的,可不是一个两个。
像是周总理的扮演者陈龙,也是第一次出演,给人第一感觉就是不对劲。
虽然看着是浓眉大眼的,但是整个人的长相就没有总理的英俊和儒雅气质。
再加上胡子拉碴的状态、面容锋利的长相,感觉演个将军倒是比较合适的。
像央视之前纪录片中选择的青年周恩来扮演者,那才叫一个贴合原型。
光看前后两张照片,小编就已经有种要哭出来的感觉,似乎真的看到了年轻的总理站在了我们面前。
还有当初同样革命剧《问苍茫》里,扮演总理的郑业成,是兼具了英俊和儒雅。
朱亚文扮演的总理,则是看得出书生意气、少年热血。
反之,陈龙演的总理,则是少了点年轻人的热血。
尤其在南昌起义这么经典的戏份当中,朱亚文是演得都是嘶吼,他则一直是一副没什么精气神的状态。
还有剧中的“朱德”,也是选了一个观众眼熟,但形象不太对的的老戏骨王志飞来演。
感觉王志飞已经为了演“朱德”,把自己吃胖了不少,但是看着倒像是要做坏事的反派角色。
和“朱德专业户”王伍福比起来,那更是从形象到细节塑造,都很有差距啊!
同样的,“贺龙”扮演者侯勇,也是一样的输在了瘦上。
年纪上来的侯勇,脸上胶原蛋白流失严重,干瘪的长相和我们记忆中胖乎乎的贺龙将军有点出入。
倒是“叶挺”的扮演者赵波,既演出了大干一场的精气神,还不缺少年人的意气风发,可以说选角很到位了。
说起台词的时候也是铿锵有力,狠狠感染了屏幕前的观众。
剧中一段“上膛”的肢体动作,加上眼里的泪花,让观众看到了演员对角色的细节塑造。
相比之下,倒是对面的陈龙,面对这样的激烈演讲,反应显得有些平淡。
不过,相比于以上这些选角的参差,《浴血荣光》最对味的演员,还得是饰演“毛主席”的王仁君。
王仁君的演技+细节的塑造
因为《浴血荣光》的故事背景,是蒋介石和汪精卫展开了反革命政变,大量共产党人被屠杀。
主席在得到同志们牺牲的消息时,眼神里的震撼、闭不上的嘴巴,都演出了他的痛心和无奈。
而剧情开播5分钟之内,王仁君一场慷慨激昂的演讲,直接让观众了解了时代背景,也认可了这位“主席扮演者”。
虽然他站在讲台,却好似看到了同志们被虐杀的场景,说起话来都听得出语气中的咬牙切齿。
王仁君在演讲时挥手、握拳的姿势,除了展现情绪的递进之外,也非常符合主席的一些动作管理。
在众多的影视作品当中,主席说话的时候都有这样的惯性动作。
这倒是也看出了王仁君在钻研角色上确实下功夫了。
而值得一提的是,导演的镜头也很有深意,主席在这场演讲中始终站在光下。
因为他就是带领我们走向未来有光地方的人!
除了这种慷慨激昂的大场面之外,《浴血荣光》对主席的塑造非常细节。
从面对老师的恭敬、面对孩子的怜惜奉献、面对妻子的活泼,都塑造了一个生动的“伟人形象”。
在对着党旗宣誓的时候,看得出他表情的虔诚,对待的自己的信仰是绝对信任的。
在街上看到报童被打伤的时候,王仁君匆忙抱起孩子躲避的焦急、紧张,更是直接被他演成了人生镜头。
手上抱着的是孩子,却也不只是孩子,更是未来的希望。
把身上的长衫当了,满脸忧虑地望向孩子们的时候,王仁君演出来的“伟人形象”不是空落落的,而是一件件事而落地的。
更加细节的是,剧方没有把年轻的主席塑造成一个“雕像”,而是也有为人鲜活的一面。
回家和妻子说话的时候,他会笑得眼睛眯起来,是对爱人全身心的信任。
这样有信仰、有忧虑、有爱人、一心走在抗争路上的“伟人形象”,被演得是形神兼备。
那么,你有在看《浴血荣光》吗?
认为该剧好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