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以法之名》董晴:为角色想得越多,表达得就越准确
创始人
2025-07-11 21:59:21
0

“谁在栽赃?谁在陷害?······这样的案子这么着急是因为什么?政绩吗?”在《以法之名》中,律师张文菁铿锵有力的一段长台词成为今年暑期档的出圈热梗。

“张文菁当下是不得不说,我不知道这一次不说给指导组听,还有没有机会说给别人听。”时隔许久再回忆那一场戏,饰演张文菁的董晴仍然记得当时的心境。

《以法之名》剧照。

她曾是《最好的我们》的贝塔,是《心居》里的葛玥,是《去有风的地方》的谢晓春······不少剧中都留有董晴令人印象深刻的演技,而《以法之名》中的精彩表现,让董晴又收获了一枚代表角色。

剧集收官之际,南都娱乐对话董晴,听她分享了塑造“张文菁”的关键:“要从根本上要相信,你是这样的一个人,你是这么一个正义和坚韧的律师,是这么一个敢于发声的一个女性。”

这位戏龄十八年的女演员也表达了自己对表演的热切,她说:“我渴望遇见好的剧本,和好的团队、好的导演、演员合作,只要是适合的,我可以驾驭的角色,我都愿意尝试。”

《以法之名》剧照。

1

如何成为“张文菁”?勾勒水面下的冰山

为什么会出演张文菁这个角色?用董晴的原话来说就是:“没有什么拒绝的理由。”

“她身上那股超越常人的坚韧、勇敢、正直和对正义的追求很打动我。”傅东育是董晴一直希望合作的导演,剧本打磨了三年,张文菁又是个有血有肉的人物,为什么不演?

当然有挑战,出道十几年来,董晴从来没演过律师,甚至最发怵的就是律师、医生这类职业角色,专业术语多,她怕演得不像。导演鼓励她,无论演什么角色,要演的总归是人和人的情感,董晴心里有了些底。“导演既然对我有信心,哪怕这块骨头难啃一点,我也要接下来。”

《以法之名》剧照。

怎么把一个律师演得像?时间有限,董晴在网上找了不少律师开庭的视频,去感受律师的气质和法庭的气氛,试图将它们转移到张文菁身上来。台词肯定是必不可少的,在她全网爆火的那段对峙戏里,两页半的剧本大多数都是张文菁的台词,里边还有不少专业术语。

这些术语对董晴来说很陌生,但张文菁是个律师,得张口就来,把台词烂熟在心是基本。“首先不要让台词成为我创作的负担,因为一旦成为你的负担,你更多的东西你是给不出来的。”

拍摄这场重头戏之前,董晴每天都在背那段台词,直到它成为自己的肌肉记忆。临了到片场,不只是把台词背出来,还得是说给坐在对面的指导组,说给屏幕前的观众。“我要考虑到怎么让观众能听得进去这些对于他们而言非常陌生的词汇,要听得明白,甚至是喜欢听。”

《以法之名》剧照。

想要观众与角色共情,在剧本之外更要下功夫。张文菁的戏份在全篇并不多,但从一开始冒着危险在庭审翻供,到跟指导组控诉审判不公,再到被黑社会用女儿的安全威胁、得知乔振兴的死讯,然后无奈认罪,一场是一场的变化,中间没有更多的铺垫。

怎么让观众更好地理解张文菁呢?“我觉得为角色想得越多,你表达得就越准确,它就跟冰山似的,上头露一角,其实底下很多。”在节点之间,董晴给张文菁构建了一段完整的人生。她为什么学法律?毕业多少年?开了多少次庭?接手的案子是刑事多还是民事多?她是否对东平的官场险恶有了解?这些看起来无关的问题下边藏着人物的根。

“你找到根了,每一场戏就对了。”在张文菁为什么要坚持给已经认罪的万海翻供的原因上,董晴纠结了很久。“因为从一个正常的角度上来讲,你完成了你的工作,老板都已经认罪的情况下,你只不过是一个员工,干嘛要为别人出头?”她做了很多设想,或是张文菁对万海有感情,或是万海于张文菁有恩,最后全部推翻,她想归因于张文菁就是这么一个黑白分明,恪守法律理想的人。“这是她骨子里的东西,我觉得她近乎有些天真,但是又有特别强的这种信念感。”

许多人对张文菁的初印象在故事的开篇,她在庭审时高喊“万海无罪”。实际上为了让大家更进入角色,也让观众更好地代入,这场戏被安排在了拍摄的中期,天已经热了,为了配合剧情,董晴套着衬衣、羊毛衫和呢子大衣,整个脸都被热得闷红。

《以法之名》剧照。

那是一场“大群戏”,机位多、演员多、调度多,得一遍一遍来,重复一天的大喊大叫下来,她有些体力不支。“那天是让我觉得拍了这么多年戏,第一次有一天我拍完了会觉得这么累。”董晴笑着回忆,拍摄结束从法院走出来时,她深呼吸了好几口气,决心要对自己好一点,就去商场逛了逛。这是她在剧组少有的从张文菁身上抽离的时刻。

更多的时候,因为角色沉重的基调在,她始终还是扎在人物的状态里。被释放后,张文菁跟傅兵在茶馆谈心,她眼里噙着泪,委屈地降低声音怨愤道“我能怎么办”,真实得不像演出来的人物。这一段好评如潮的戏份,也让董晴记忆犹新。

这场戏尤其走心,拍摄头天晚上给了一版飞页,到了现场对戏时又换了一版。董晴拿到纸质剧本时,都能感受到纸张的温度。

一开始演,因为从看守所换到茶馆,董晴还在找人物的感觉。一两条演完,傅东育导演从一楼监视器前跑上来,提醒她,张文菁这会儿还被人跟踪和监视着。

后来看回放,她发现自己拿起一个茶杯,本来想摔了,最后又给放下。这并非是设计排演好的收敛,只是张文菁下意识的行动。“那一刻我是感受到了张文菁的。”董晴说。

作为扮演者,她像在张文菁的人生里活了一遭。杀青时隔一年,采访中时常提到张文菁,董晴总是不自觉地用“我”来指代,像回忆往事一样把那段经历掰开了,揉碎了讲出来,连那份说着“不太记得了”的人物小传都能复述出不少细节。

“我出生在本地的小镇,父母是矿场职工,从小学习成绩不错,让父母比较省心,从我们这儿的高中直接考到了省里的某个大学的法律系······”不禁让人有些恍惚,不知道电话那头的声音究竟是来自董晴,还是停留在那个时空的“张文菁”。

2

被人记住的“董晴”,不介意角色成为标签

董晴拍过很多戏,是熟脸演员,过去常常会有人认出她,大多数情况是问她是不是xxx(角色名),或者是:“你是那个演员吗?”

《以法之名》播出后,观众因为董晴的表演也感受到了张文菁。审讯室里那段长台词爆发戏在抖音收获了超百万的点赞,评论区里许多网友为她留言:“她可是董晴啊,认认真真演戏的好演员。”

《以法之名》官抖评论区的网友留言。

前阵子她在商场吃饭,又被两个女孩认了出来。其中一个女孩问她是不是董晴,她说是,女孩又说:“我在看你演的《以法之名》,我觉得你演得很好,我希望你能一直演戏。”

“之前好像没有什么人记住我的名字,但是那天她叫的是董晴。”董晴很感动,“我在想会不会因为张文菁,观众也记住了我?这个感觉也挺好的。”

在不少观众的心里,董晴留下的角色太过让人印象深刻,以至于有时盖过了她本人。十年前,28岁的她演了一部青春校园剧《最好的我们》。也是因为这部剧,时至今日还有人叫她剧中角色蒋年年的绰号:“贝塔”。

董晴在《最好的我们》中饰演蒋年年(贝塔)。

董晴并不介意被叫“贝塔”。于她而言,无论是创作上还是生活上,“贝塔”都意义非凡。“我很庆幸在那个时候遇到了贝塔这个角色,她让我又多经历了一段青春。我是跟观众一样都非常爱贝塔,我也很怀念我当时的表演状态,那是在我那个年龄才有的,你现在再让我去演那个时候的表演状态是演不出来的。”她说,“他们叫我贝塔的时候,我都会觉得很亲切,好像是我认识了很久的老朋友、老熟人,他们了解我的过去。”

一个角色被记住十年,对演员来说是幸事,也可能是种限制。人不能总停留在过去,董晴这么想过,后来想通了,开阔了。“我的目标不是一定要有一个角色超越贝塔,而是要把我新的经历和感受放到我当下的角色上,把手里的角色演好。”

董晴在《去有风的地方》中饰演谢晓春。

她确实是这么做的。《心居》里温顺得有些憋屈的富家女葛玥,《去有风的地方》里的飒爽姐姐谢晓春,再到《以法之名》里勇敢反抗的律师张文菁,都是她在荧屏里留下的经典人物。

角色们有自己的个性,不是都像贝塔那样直率,葛玥就是一个总是忍让的角色,甚至让观众一度有些怒其不争。无论戏份多少,角色是否有争议,董晴都喜欢自己的每个角色。“我要先喜欢她,如果我不喜欢,我可能就塑造不好她,所以我一定要先喜欢她,我跟她们共同去经历,共同去成长,她们都长在我的身上,然后一步一步加入我在生活中的感受。”

董晴在《心居》中饰演葛玥。

她就这样踏踏实实演着,不断刷新自己在观众嘴里的“代称”,角色的切片和人生的段落重叠、交织,让演员董晴更加丰满。

3

放缓还是继续?是演员甜蜜的苦恼

前几个月,董晴刚在广东拍完新戏《我和我的命》。董晴饰演的李娟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女性,她从上世纪90年代的东北农村到深圳去寻找机会,经历了三十年的时代浮沉。

作家梁晓声的原著,郭靖宇导演的团队,足够立体的人物,还和她的好朋友谭松韵一起演戏,同样的——“没有任何理由拒绝”。

“最初奠定我们两个感情基础的就是拍《最好的我们》的时候,松韵每天早晨都会给我带蛋炒饭。”董晴分享和谭松韵成为好友的契机,“其实也是性格合得来,惺惺相惜,也彼此欣赏。”

时隔十年,“耿耿”和“贝塔”再次搭档演闺蜜,董晴也感觉到彼此的合作更加默契和成熟。“这十年我们虽然是好朋友,但在戏上没合作过,这次再一起共事,我也很明显地感受到了我朋友的进步,表演也仍然非常真挚。”

拍完《我和我的命》之后,董晴原本计划给自己一个假期,因为去横店给谭松韵过生日,赶上她的新剧组缺一个有意思的角色,又客串了一把。直到6月底,《以法之名》播出的前两天,董晴在院子里站着,突然心生感慨:“我觉得我的生活里头全是工作,其实挺对不起生活的。”

她是一个靠感性活着的人,没有太多理性的规划,一直觉得自己是在被命运推着走。聊到选剧本的标准,她没有上来就列条款,而是先诚实地表示,能选择的机会不多。“演员在没有很多的代表作或者没有被更多的行业内外的人熟知的时候,你的选择权是有限的,他们愿意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去饰演一个有得演的不错的角色,我就应该去,我就已经挺感激了,我要做的是怎么样在有限的空间内演好这个人物。”

演员董晴。

值得欣慰的是,她抓住了命运递来的橄榄枝。这几年来,董晴每年都有一两部戏会跟大家见面,这也意味着,她很少休息。

问起她的兴趣爱好,几乎也都跟工作相关,看电影可以揣摩表演,逛街也是要进组前去买一些跟角色比较符合的衣服。“感觉每天忙叨叨的,但真正为自己比如去滑个雪,游个泳,做个美容这样的事情也很少主动去做。”

放缓一点,是她当时的打算。“我是觉得演员如果一直在创作的话,你也没有东西再往外掏。我的身体也需要休息,我的精神也需要休息,而且我觉得自己放缓一点,可能我再进入到下一个角色的时候会更好一些。”

但真的闲得下来吗?未必。在采访的当下,董晴已经有了甜蜜的苦恼。《以法之名》播出后,经纪人又发给她不少好剧本和好角色的邀约,创作欲望又被点燃。“如果真的看到很喜欢的剧本,你还是会很想去表达。”

《以法之名》剧照。

有人说,《以法之名》播出后,董晴“红了”。她很坦然地接受关注变多这件事,但并不将它视作一种让人骄傲的资本。“可能我再年轻一些的时候会有些沾沾自喜,现在当然也高兴,我被更多观众看到了,我会觉得我努力的方向好像是对的,大家可以看到我所坚持的东西。”

董晴警醒自己,接下来再接的角色得更用心、更努力。“也不能只停留在高兴这个层面,你就接着去努力,别辜负大家,也别辜负自己。”

采写:南都记者 余晓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 重要提示:以上信息来源网络或用户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QQ:2519380848或发送链接至QQ邮箱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书卷一梦》大结局:楚归鸿觉醒... 《书卷一梦》收官了,在最终的剧集里共出现了两个意外。首当其冲的意外是,宋一梦的两个小侍女,一个嫁给了...
《以法之名》:还有没有天理啊!... 在大结局前,万海案不出意料地迎来了翻案。在陈胜龙、禹天成、江旭东相继落网后,横行东平、为祸一方的黑社...
《正当防卫》:梅筝在听证会上的... 在《正当防卫》最新的剧情中,李沐风提起了申诉,要求重新审理,撤销原审的有罪判决。对于这场迟来的申诉,...
那些年的偶像,才是永不过时的「... 在当下一切都新鲜又短暂的时代,杜可风这个名字的含金量还在继续上升。二三十年过去了,《春光乍泄》的影像...
杨议灵堂晕倒后,梦真曝杨少华去... 杨老爷子,恐怕九泉下都难闭眼!他为了最宠爱的小儿子杨议,得罪了儿媳妇梦真。没想到,儿子让他脸面尽失,...
《淬火年代》大结局,钱宏明跳湖... 张新成、宋祖儿主演的年代剧《淬火年代》,在断断续续的播了快一个月后迎来了大结局。这部剧没有超前点播,...
一件高定卖300万,客户究竟在... 最强技艺来袭!7月巴黎高定周再次拉开序幕,在这场时尚盛宴中,我们不仅见证了设计师们将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盛夏最清爽的三组配色,很好看! 夏天是热情灿烂的,也是明快亮丽的。将合适的颜色穿上身,不仅能获得好气色,也可以收获一整天愉悦的好心情...
杨少华的葬礼:杨议哭晕,杨威哭... 著名相声演员杨少华走了。7月9日下午,媒体报道称杨少华离世,享年94岁。杨少华的大儿子杨威透露了父亲...
农夫兑现三年之约,跟三百歌迷酒... 2005年,农夫在香港一家酒楼自办演出,请来几个歌手朋友当嘉宾,台下酒席三四桌,仅有40个歌迷围桌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