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 “必须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这是中国的必然要求 打破财政资金支出固化格局 让钱花在“刀刃”上 安徽,掀起了一场以零基预算为切入口的改革! 破!向无效财政资金“开刀” 一次政策摸底的吃惊发现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李秋淮: 把政策汇总过以后,当时我们吓了一跳,因为这个政策琳琅满目,超出想象。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左自智: 支持小城镇的建设,这个2850万元是九几年老政策,我们有104个县区,那小城镇数量之多更不用想了,你说这两千万元,你分到下面去能看见啥成效? 安徽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吴劲松: 一个项目可以报六个部门,改头换面,稍微搞一下,多头申报。有的科研人员主要精力不是搞科研了,是在跑项目上面。钱没少花,问题没得到解决。 琳琅满目超出想象 328项省级政策让人大吃一惊 政策重复交叉、“超期服役” 滋生多头申报、重复申报 宝贵的财政资金 在低效无效的政策中流失 如何才能让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2023年,安徽开始向无效财政资金“开刀” 破!“刀刃向内”重切“蛋糕” “首先是思想观念的一些阻力” “开始可能也不是特别理解” 不理解,让改革一度“卡了壳” 然而,唯改革者进! 封闭式学术研讨会、全省干部大讨论 锣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 在一次次的讨论中 认识得到了统一 “8亿不要了”,有部门直接表了态 改革“破冰”,迈出重要第一步 大规模政策清理工作随即展开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左自智: 没有生命力的政策,后面是没有效益的项目,这是最大的浪费。像支持小城镇的建设,这笔钱必须要拿过来。所以我们这次在里面就把它给清退了。 25项清退、35项压减、40项延续、43项整合、42项强化 财政部门整理出的政策清理清单 2023年的省级预算就挤出了85.8亿元 改革不破不立 棋盘已经打散 安徽正在重整棋局 立!从“撒胡椒面”到集中力量办大事 如何“立”?支持政策清单“出炉” 什么是重点? 谁来定重点? 答案不是某个部门 而是产业、科技、民生等 最迫切最急需的领域 按图索骥 14大类70多项政策 组成了安徽2023年的省级财政 重点支持政策清单 安徽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李秋淮: 省委省政府的重点工作,比如像支持科大硅谷建设,支持重大科技平台建设,支持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建设,这里每一句话就是一项政策。 成立专班,排兵布阵 “九龙治水”正在改变 从“找钱”变“找项目” 工作方式“焕新” 政府部门的工作方式 悄然发生着变化 过评审! 成为政府部门报项目 必须过的“关口” 安徽粮食部门专项信息化项目申请人何易: 如果说我们资料不完整或者说必要性的说明不充分的话,有可能是被否的。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左自智: 为什么存在年终突击发钱,就是你在编这个预算的时候,你不知道你具体实施的项目在什么地方,所以我们现在推出的就是,先谋事后派钱。 先谋事,后派钱 政府部门“动”了起来 安徽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钟岚: 实际上就倒逼大家,要把这个项目谋划要进一步提前。 安徽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吴劲松: 过去叫被动接单,现在我们叫主动谋划,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 改革,正在带来新变化—— 在蚌埠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 曾经困惑基层工作人员良久的“资金难”问题 在改革中迎刃而解 安徽省蚌埠市经开区财政局局长薛亚超: 改革的成本总是要有的。天下没有不难的事,也没有难的事,就是想不想做的事。 重点领域攻坚: 从“各自为战”到“下好一盘棋” 果!改革成效初显 在合肥 曾经百十万元的奖励资金 直接提高到千万级 “荣誉”变成了实打实“支持”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公共事务总监高远峰: 这个对我们的支持帮助就是非常大了。 安徽省科技厅重大任务与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处处长段菖蒲: 这个支持的强度在改革之前是不可想象的。 资金效率提升 “集中力量办大事” 改革 撬动了市场的力量 用500亿元撬动1500亿元 投早投小投科技 安徽省财政厅国有金融资本监管处处长杜荣胜: 原来奖补的钱,现在变成绑定社会资本一起去投资到产业里面,使整个安徽的产业起来了。 改革,正在给安徽带来新气象 安徽省财政厅厅长谷剑锋: 我们的零基预算改革,它不只是把一分钱掰成两半花,节约资金这么简单,我是要用一分钱,让它使出十分的劲儿,提高效率。 安徽零基预算改革成效初显 财税体制改革 从来都是着眼于长远机制的系统性重构 而不只是为了解决眼前的一时之难 安徽零基预算改革 立足当下,着眼长远 向财政资金要效益 向协同治理要效能 这项改革有“破”也有“立” 减掉了不该做的事 新添了能办成办好的事 牵一发动全身 切入点是预算制度变革 触角正在向政府治理的多个方面延伸 从长计议,眼下还只是起步 改革深化之路 不会平坦,需要攻坚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只要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气魄和胆略,就一定能在高质量发展上蹚出一条新路来。对于这场改革,我们拭目以待! 什么叫零基预算改革? 简单说,就是改变财政资金的分配方式,打个比方说,如果某部门上一年度预算为1000万元,按照惯例,本年度大概率会以此为基数,向上浮动,但是改革后,这个“基数”不存在了,从零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