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画/姜山河 撰文/吕军
7月18日,《人民日报》07版发布了一篇以“AI儿科医生上岗记(探访)”为题的文章,重点调查了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推出“重儿·小乙”儿科AI家庭医生“上岗”之后的表现——上线以来,“小乙医生”已完成3.2万轮次的咨询,其中处于非工作时间段的占一半。“50多位临床专家对AI的答复质量进行了评估,95%的答复都是较为严谨、完善的。”另据了解,青岛的一些医院,也已经推出了AI导医等服务,且步入了一线医疗咨询行列。
说起AI,不少人觉得首先是“虚拟人”。其实不然,所谓人工智能可不仅仅是虚拟成像那么简单,背后具有一系列自动化处理大数据、提供智能化准确服务才是重点。目前AI技术除了我们熟知的如豆包、DeepSeek等个人工具外,已经广泛应用在医疗、动画、设计、金融、营销等领域。另据清华、央美等业内专家介绍,今年还将应用在教育教学辅助方面。
身边的AI上岗场景越来越多,您是如何看待的呢?在笔者看来,AI说到底是工具,它的第一特性是赋能,即如何更高效准确帮助我们完成工作、更好辅助我们享受生活。眼下,如何用好AI而不是抗拒AI或者焦虑AI,这是我们首要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