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上午8时许,茶叶审评专家、安徽省仇传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仇传慧就来到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
当天,以“中国徽茶,迎客天下”为主题的2025第十七届安徽国际茶产业博览会在此举办,省内外800余家茶叶及茶产业链企业和1300余家采购商聚集于此,馆内茶香四溢,各地的品牌好茶集中亮相、“切磋比拼”。
“今年很多茶商带来的茶产品品质非常不错,很多新的茶工艺、茶器械也被应用到产业生产中。”仇传慧在一处展位前品茶,仔细观察着杯中的叶底形态。一天下来,仇传慧基本跑遍了每个展区,品鉴了不少种类的茶。“茶博会有丰富的茶品类,不仅是展销平台,可以品尝到各类好茶,更能了解到茶产业的最新进展。”仇传慧表示。
“这是六安瓜片,无芽无梗的单片叶茶,采摘时求壮不求嫩,有形如瓜子、色泽宝绿、白霜隐现的独特茶韵。”在安徽省溪地香草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展位前,公司负责人滕飞正在向客户介绍。
“与一般的‘明前茶’不同,六安瓜片在采制中并不求‘早’,今年我们公司从4月10日开采鲜叶,一直到5月10日才结束。”拥有近30年六安瓜片制作经验的滕飞告诉记者,该公司此次带来了六款六安瓜片产品,均产自六安瓜片茶的核心产区之一——金寨县麻埠镇响洪甸村,品质最好的一款茶叶价格高达3880元/斤。近年来,该公司通过发力自有品牌建设,积累了不少客户,不愁销路。
好山好水出好茶,我省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徽茶风味。除了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祁门红茶、太平猴魁等中国传统名茶,还拥有上百种名优茶,品质广受大众青睐和市场好评。
“来尝尝我们这款敬亭绿雪,用的原料是敬亭山北麓群体茶树清明前后萌芽的嫩芽、嫩叶,干茶外观形似雀舌,色泽嫩绿,香气鲜爽持久,冲泡后回味甘醇。”皖垦茶业集团旗下的安徽敬亭绿雪茶业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梁灿介绍,该公司已建成标准化、智能化的生产流水线,生产流程实现全程可追溯,敬亭绿雪茶叶也通过了绿色食品、有机茶等认证,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
皖垦茶业集团党委委员章夏胜告诉记者,目前,该集团还与安徽农业大学、宣城市农业农村局组建了安徽皖垦茶业研究院,以政产学研深度融合赋能科技研发创新。在本次茶博会的开幕式上,皖垦茶业集团还与杭州银泉茶业有限公司签订了茶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从基地建设、产品加工、联动销售等方面,强化全产业链紧密合作。
记者注意到,除了皖垦茶业集团的合作项目,还有黄山茶产业园建设等30余个茶产业项目在现场集中签约,项目总投资超22亿元,涉及茶饮料生产、茶叶智能加工、茶品牌营销、茶旅游康养、茶仓储物流等多个领域,充分展现徽茶产业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和市场潜力。
除重点展示优质茶产品外,本届茶博会还全面展示了茶器具、茶家具、茶服饰、茶食品、茶机械等万余件展品,系统展现从传统茶产品到现代茶经济的全产业链创新成果。
在“荼色”品牌展位上,从简洁大方的盖碗到精致细腻的瓷杯,一个个色彩纯净、光泽莹润的茶器具引得往来茶客频频驻足,指尖流连间感受器物肌理的温度。
“这是‘单色釉’茶器具,釉体呈现流光的单一色调,具有简洁、素雅的特质。看似简单,但制作难度高,需要全手工拉坯,以超1200℃高温原矿釉烧制而成。”在“荼色”品牌产品经理张嘉毅看来,目前茶器具行业具有广阔的市场消费空间,该公司也在积极布局,已在合肥开设四家店铺,经销商布局全国多地,“我们参加茶博会也是出于招商的目的,寻找合作机遇”。
茶既是民生之饮,更是富民之业。数据显示,2024年,我省茶园面积稳定在320万亩,干毛茶产量18.1万吨、产值239亿元,分别位居全国第六、第八、第七,茶叶绿色食品全产业链产值突破900亿元。
“本届茶博会不仅是一次茶叶产品的集中展示,更是我省向世界递出的‘绿色名片’,让徽茶产业在专业化、市场化、精品化、国际化的赛道上加速奔跑。”省供销社合作经济指导处处长梁兵表示,本次茶博会现场还组织开展采购商专场、茶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应用案例分享会、徽茶文化市集等丰富多样的茶事活动,通过产销对接、科技赋能、文化体验、品牌推广等多维度联动,提升徽茶品牌影响力、提升产销对接效率、提升茶产业科技含量、提升茶文化传播深度。(许昊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