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一则名为《给我一座荒芜,还你一片翠绿——苗族青年的茶山“共富方程式”》的新闻,引人关注。
苗族青年杨胜明用6年光阴,将荒芜茶山化作“共富试验田”。从都市白领到高山茶农,从环境痛点到生态亮点,从单一种植到三产融合,他的"茶山方程式"实现了传统与创新兼顾、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协同,破解了乡村发展的一些难题。
一个年薪20万元的都市白领,为何甘愿返乡侍弄茶垄?答案藏在手机里客户催货的急切中,藏在老茶厂野猫相伴的影子里。这种回归,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正如杨胜明所说:"茶叶不是流水线上的日化品",不能套用工业化模板,而要发现土地本身的禀赋。
当杨胜明坚持不用除草剂、任由蒲公英在茶垄间绽放时,他守住的不仅是生态底线,更是农业的本真价值。别人的明前茶已售罄,他的茶青才冒尖;茶贩压价七折,他却坚守16项技术规程,带着老师傅卡着两厘米采,这种慢功夫里的快变量,不是对自然的征服,而是与生态的共舞。废弃吊脚楼变身茶艺馆,研学团队在苗药园里写生……这样的“乘法效应”,让户均增收万元水到渠成。
回归乡土的眼界,坚守生态的魄力,融合创新的智慧。年轻人重新扎根乡土,带来的不仅是产业重生,更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满园春色。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谢巍娥
编辑 李海钦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蒋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