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1869――1936),浙江余杭人,出生于一个末落的书香门第,初名学乘,后改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
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章太炎
幼年受祖父及外祖父的民族主义熏陶,不满于满清的异族统治,奠定了贯穿其一生的思想观念,最终形成具有其及个人特色的民族主义观。因反清意识浓厚,仰慕顾绛(
顾炎武
)的为人行事而改名为绛,号太炎。世人常称之为“太炎先生”。
鲁迅先生十分推崇章太炎的为人,赞曰:“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
张元济称赞道:“问天下英雄,能不入彀者有几辈?”
当时的北京大学,有名的教授,大多出之于章太炎的门下,如:黄侃、朱希祖、钱玄同、周树人(鲁迅)、沈兼士等。
章太炎为人戏谑,以太平天囯为例,封黄侃为天王,汪东为东王,朱先生为西王,钱玄同为南王,吴承仕为北王。
章太炎是中国最早刊登征婚启事的名人之一,有人问他择偶的条件,他说:“人之娶妻当饭吃,我之娶妻当药用。两湖人甚佳,安徽人次之,最不适合者为北方女子,广东女子言语不通,如外国人,那是最不敢当的。”后经过蔡元培介绍,与汤国黎女士结为夫妇,婚礼当天,皮鞋左右颠倒,一时大窘。
章太炎登台讲学,声势浩大。他名满天下,前来听讲者甚众,所以主办者干脆安排一次大课满足听者所需。
章太炎每次来上课,都有五六个弟子陪同,有马幼渔、钱玄同等,都是一时俊杰,声名在外。章太炎国语不好,便由刘半农任翻译,钱玄同写板书,马幼渔倒茶水,可谓盛况空前。
章太炎讲课,开口就说:“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
。
”
他有个特点,最喜欢用生僻字,让人看不懂。加上口音重,他的演讲不仅学生听不懂,旁边的诸位教授也听不懂。但没有人敢问他。于是,他讲一句,旁边教授低头交流半天,互相询问老师说的是什么,琢磨好了,一个人翻译成国语,一个人写到黑板上,还有人专门负责倒水。
整个过程中,下面所有听众,肃然端坐,鸦雀无声。
1935年,章太炎先生66岁,即他去世的前一年,立下遗嘱。遗嘱不长,约六七百字,文字也平实,如叙家常。从内容来看,遗嘱分为两个部分,可圈可点的是第一部分,这是向儿辈交代做人的原则
:“凡人总以立身为贵,学问尚是其次,不得因富贵而骄矜,因贫困而屈节。其或出洋游学,但有资本者皆可为之,何足矜异,若因此养成傲诞,非吾子也。入官尤须清慎。若异族入主,务须洁身。”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上一篇:欧冠四强出炉 久违的阿森纳回来了